腊八一过就是年了,正是乡下人进城打年货的好日子。
加之人民剧院、解放剧院、县黄梅剧团,以及县城最大的农贸自由市场全在附近,所以狭窄的三里街,一天到晚也成了人头攒动的海洋。
红石湾茶货店的生意,更是一开张就遇到了高潮,还顺带带火了门口的两个烧饼摊和红薯摊。
王世川一个人完全忙活不过来了,不得不搬救兵,请在城关镇初中教书的妹妹英子,空闲时间过来帮忙。
前面已经说过,英子继承了王元初老先生的文墨基因,写得一手好书法,又有些商业头脑,岂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她赶紧叫来在本校读书的毛丫头,姑侄两人连续加班几个通宵,硬是赶出了几百幅对联。
寒假就快到了,写对联赚些零花钱,也是那个年代的教书先生们年关时节的一项重要副业。
又能帮着二哥卖茶叶,小王老师的如意算盘,打的可真是太精了。
茶货店的门口,卖对联的和卖烧饼的相得益彰,一点也不违和。
好像一幅喜庆祥和的旧年风情画,带着淡淡的乡愁,渐渐消失在滚滚的人潮里。
农家的妇女们都有过年情节,不管平时日子过得咋样,年关的时候总会赶上几趟大集,给全家人置办一些过年的新衣服,买些糖果、烟花、炮竹、年画之类的年货。
最贫寒的人家,也会上街买上几斤豆腐、请张财神爷回来,青菜豆腐保平安嘛。
卫兰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自家的茶货店自从开张以来,她还一次没有来过呢。那个急啊,一天到晚心里就像猫抓了一样。
小年过后,好不容易安排好家里和茶厂的大小事务,卫兰就迫不及待的领着大成小旺,直奔县城的三里街来了。
毛丫头眼尖,最先看见了街道人流中的卫兰娘仨,便喜出望外的迎上前去。
“二妈!大成子!二大!二妈她们来啦!”
王世川和英子听到毛丫头的吆喝,都赶紧迎了出来。
人群中的卫兰一手拉着大成子,一手牵着旺孩。母子三人衣发凌乱狼狈不堪,旺孩脚上的鞋也丢了一只。
“哈哈哈!你们娘三这是啥造型啊?逃荒要饭来啦!”
王世川心疼的抱起小儿旺孩,开怀的大笑了起来。
“哎呀,坐车的人挤破头,我又晕车,以后逢年过节再也不赶这个热闹摊了!”
卫兰嗔怪的看了丈夫一眼,满心欢喜的埋怨道。
王世川今天西装革履,外边套了一件草绿色军大衣,头上戴了顶呢布工人帽,一副妥妥的干部模样,整的媳妇都快认不出他来了。
“小姑,这就是我们家的店?”
卫兰拉着英子的手,小心翼翼的问道。她有点不相信眼前这个敞亮阔气的茶货店,是自己家的产业。
“二嫂,三里街是你的老根据地了,你怎么搞得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嘿嘿。我们都在这了还能有错?你现在到家啦!”
英子打趣嫂子道,她感觉二嫂这么精明能干的女人,这几年一直守在红石湾那片山旮旯,整个人都有点不精神了。二哥来县城开店这步棋真是走对了,赚不赚钱还在此次,领着全家人换个活法才是最大的意义。
“以前都是别人的地盘,今天回自个家来,能一样吗?茶叶卖的不错吧?快领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