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02、财阀大小姐(十)

每周必有四次的文学课, 文学课的老师是留洋回来的,姓曹, 叫曹瑜。他出国深造前学的是历史,在J国留洋十年, 他见到了太多的人和事最初留洋时,J国还没有掺和进倭国和龙国的争端里, 却不想没过几年, 家里就传来了消息, 说是倭军入侵, 龙国上下一片混乱,让他好好呆在平静的J国好好学习, 等龙国稳定了再回来, 不必担心家里。

幸运的是,曹瑜的家乡虽然也被倭军踏平,但好在家里实力雄厚,提前收拾好了包裹撤离了城池, 躲过一劫,

后来随着战事推进, 家里人一路迁到了还算安稳的华平城,暂时定了居。

J国虽然平静, 但是当曹瑜听到龙国传来的一次次战败的消息时,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因为他的专业是世界历史,并不是战争年代炙手可热的科研人才, 所以他的回国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战争年代,读历史系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毫无用处,这让他当时备受嘲讽。J国人自己都没几个人选修世界历史和J国历史,曹瑜一个外国人,竟然学习这种战争年代的鸡肋,简直令人不能理解。

默默地回到了龙国后,曹瑜马不停蹄来到了华平城,并且顺利在华平学府当上了文学课讲师。

刚开课的时候,有同学问过,为什么一个学历史的来教授文学?曹瑜当时回答说,历史与文学本身就是一体的,不分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于历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若是没有文学,那国将不国,国将不复存在,历史也就无从考证。文学是精神上的力量,是精神之武器,若是善用这把武器,或许将在战乱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历史,可以见证文学的奇迹。

最初的同学们还对这个历史系的老师教导的文学课不屑一顾,大部分的同学要么在筹划着尽早离开华平城继续南下,即使是逃进深山老林,也要避开战乱。要么就是想着闹点什么事件出来,毫无目的性也毫无意义,更多的是麻木不仁的学生,常年的飘摇动荡让这群年轻人失去了光彩和信心,他们认为国之将亡,城池迟早覆灭,因此破罐子破摔,放任不管。

但是在听了曹瑜的课后,原本只是走个过场的同学们渐渐被曹瑜口中的龙国历史吸引住了,那是他们不曾见过的年代,是他们不曾经历的繁荣。

这群孩子出生的不是时候,战乱时,哪有什么繁荣?哪有什么安定?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随着父母在不同的破败城池间逃亡,有的孩子过早的见识到了战场的残酷血腥,也有孩子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直到来到华平城之前,或许他们都没吃过一顿饱饭。

他们没见过夜市,没放过花灯……

只有少部分原本就生长在华平城的孩子或是本地的华平城财阀世家的孩子才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荼毒。

这些年轻人们被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盛世彻底吸引住了,美丽的诗词,神奇的对子,每个朝代的传说,每个历史传奇人物的人生,每一个朝代的君王,还有口口相传的野史,无一不散发着魅力。

原本寥寥无几的课堂,渐渐的人多了起来,学生们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这个曹姓老师的名声就在学生们之间打开了,甚至有别的讲师别的专业的同学也过来蹭课,原本一周两次的大课,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增加到四节,堂堂爆满。

曹瑜在用自己的知识和见闻帮助这群迷茫的青年指明道路,他说自己就是灯塔,只为了照亮学生们在历史的长途上前行的路。

以前的学生们哪有什么前行的路?一个个麻木的跟行尸走肉一般,现在学生们等来了良师益友,拨开云雾,阳光照了进来,他们竟然看到了希望,如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