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吕傅勋拍下掌:“看来老雷夜生活很丰富。”

“这不就是老树开花!”多米笑得一脸淫荡。

白冰厌恶地拍下桌子:“我说你们俩能不能有点正形!”

“说你呢,小多米同志。”吕傅勋端起教授的模样,严肃地点着多米眼前的桌子。

多米愤愤然地比了个中指:“你个老不正经。”

容铮咳嗽一声,想到了电脑还有报销单,多米再心不甘情不愿也恢复了安静如鸡,乖乖地端坐在桌上,像极了好好上课的五好学生。

吕傅勋扶了扶眼镜,严肃地问:“舒墨,信里是什么内容?”

“信里写着,每年镇里都会有一辆小巴车到他们村子里,来带走村里所有的孩童。”舒墨说,“据她说,那些人说他们是镇政府的人,来村子里跟他们村民做思想工作,说是有个富豪出钱建了一家希望小学,让孩子们去读书,不要学杂费,还倒补贴村民的家用钱,每个村民可以每年拿到八千元的补助费。”

******

八千元什么概念,城市里的人可能不太清楚,去年刚查出的2014年平川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75元,比去年增长了712元,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就一万多点,而举报的事件据说是发生在六年前,六年前什么概念?

再算笔帐一个孩子一年八千元,两个孩子一年就是一万六千元,不仅给钱,还要给孩子免费读书,学杂费全免,他们不用担心孩子的吃穿住行,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对当地村民而言,孩子年纪小的干不动活还给家里多填张嘴吃饭,男孩还好,女孩简直就是吃白饭的,可现在人家说了,无论男女都一个价,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可是也有人觉得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总觉得不对劲。

这时候村长跑出来把他们全都大骂了一顿,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他好不容易找来的机会,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有什么不好?再说了,他们又不是送孩子去火葬场,而是送孩子去学校上课,学校是什么地方,教人文化,将来能出来赚更多钱的地方。

这时候听村长打包票,一群半信半疑的人点头了,年龄在10岁以下6岁以上的孩子统统上了车,还有人甚至瞒着孩子岁数,硬是把十六岁的说成十岁,把三岁的说成六岁,就为了拿到那份钱。八千啊,这钱对他们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举报的女孩因为是黑户,所以没能上车,她看着那些大人和小孩一脸兴奋,当时很羡慕,羡慕那些小孩,她偷偷躲在车后面悄悄看着。

她看见小孩们一个个上车,村民们排队从司机手上拿过钱。

她听见司机说:“人够了,够了。”

村民们说:“再一个,就一个!”

那些车走了后,孩子们再也没回来,而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山里的空坟却越填越多,而村子里越来越有钱,甚至还修了路。

后来她到淮赧市打工,本来几乎忘记这件事了,忽然有一天有人打来电话,是她的弟弟。

她弟弟告诉她:“爸爸说家里没钱了,我是大人,该我赚钱养家了。”

*****

容铮愣了下,半晌望向舒墨:“举报人难道是谷曼?”

舒墨点头:“算年龄村里年龄相仿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谷曼,一个是王贵。王贵不可能,那就只有谷曼了。”

容铮飞快看了眼信件,皱了皱眉:“这封信里并没有多少有用信息,大多是一些自己的臆断猜测。我们也就从里面了解到两点:一是兴旺村村民和这个学校达成某种协议,他们让孩子在学校读书,学校给予这些家庭一部分补贴。这不过分,毕竟在很多贫困的地方,孩子也是劳动力,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皇帝不一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是孩子们离开后除了给家里写信,再也没有回过家,我们可以找村民问问这些信件。这个事情,太耸人听闻了,听说过有些地方穷,以卖孩子为生计的,但是没有听说过村长组织的,这事情有蹊跷,毕竟谷曼也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从她嘴里说出的话,真实性还是要打折扣。”

舒墨笑着点点头。

容铮敲了敲桌子,点着桌上的纸问:“她举报的人是一个叫做贾杰的人,这个人是谁?”

多米抬起头:“贾杰是个商人,很有钱。他的产业主要在海宁市,搞娱乐产业。前几年欲海市做宣传招商引资,他就来到了欲海市,开了一家山庄,山庄占地一千多亩地,可以说是很豪华了,周围人就给取了外号,叫什么欲望山庄。不过山庄却因为客流量太低亏损严重,后来破产了。”

容铮:“这个人和谷曼,或者说和兴旺村有什么关系?”

多米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点来点去,忽然他抬起头,一脸兴奋地问:“你们猜怎么着?”

容铮皱紧眉头,沉声道:“我不喜欢猜谜游戏。”

多米本来想活跃下气氛,想着让容铮惊奇于他的发现,然后对他夸赞一番,紧接着十分干脆地签下他的报销单。没想到这下容铮丝毫不为所动,并不打算搭理他,多米垂头丧气地把电脑转过来,小声嘟囔:“不喜欢猜谜,干嘛做警察啊。”

舒墨笑着拍拍他头:“希望学校是贾杰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