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基业有赖。
只这一句话,就表明了天子心中的继承者是谁。
不知该喜还是忧。
从根本上,夏元吉还是对亲近读书人的皇子更有好感,但天子这道敕令的诱惑实在太大。
皇孙之师,皇太孙之师,一字之差,却是天涯之距。
抑制住胸中的激动,夏元吉领旨谢恩。给了宦官红封,有意询问两句,得到的答案十足出乎预料。
兴宁伯推举?
夏尚书眉头紧拧,开始考虑,是不是该趁着大军北征前,拜访兴宁伯一次。但他也十分犹豫,真去了,怕是他的立场就微妙了。
是未来的天子授师,还是现今在朝中的名声?是从龙之功,荣耀三代,还是史书清名,耿直不阿?
捧着敕令,夏元吉很快有了答案。
教导皇位继承人的机会,千载难逢。天子敕令中所言,也容不得他推辞。
身居六部天官之一,夏元吉有才,实干,注重名声,但他终究不是清流言官,对利弊得失看得相当清楚。
比起帝师的荣誉,被御史给事中划入兴宁伯一派算得了什么?
汉王世子当真聪慧,将来若能承继大统,史官下笔前总要考量几分。
只要皇位上的不是昏君,说帝师实为奸佞,或同佞臣为伍,某种程度上,无异于辱骂天子。
历朝历代,又有几个太史令司马迁?
史官一支笔,必要时,再大的事也能春秋,何况是对朝廷官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