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点了下头,起身往妆台处,取出诸多钱物,有银票,有碎银,也有许多没烙宫中标识的首饰,装到包袱中交与明苏:“拿去,逃命与度日都难离银钱,这些足以寻常百姓富足地过上好几辈子了。”
事不宜迟。
明苏也未多话,只道了一声:“多谢母妃。”接过包袱,起身就要走,淑妃却抓住了她的手,盯着她,问道:“你当真只是想送她走?让她孤身离京去逃命,你可放心?”
明苏一怔,她自然不放心,可她并非无牵无挂的孑然一身,若是随郑宓走了,母妃要受牵连。
淑妃看出她所想,道:“你和她一起走,这京中已无甚可留恋,天下之大,随处可去。皇帝清洗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你外祖父与舅父皆受重用,他不会朝我下手。”
她说到此处,想起一件最要紧的事,看着明苏的眼睛,叮嘱:“待安顿下来,千万要记得给皇后娘娘立一尊牌位,不要让她的孤魂飘零在外。”
作者有话要说: 忘记说了,郑宓的宓,多音字,fu,or,mi,都可以,拣顺口的念。
不过bi虽然很卓尔不群,但是不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为什么会念成bi啊,读半边吗。
第二十一章
明苏有些动摇了,她一路赶来,心慌意乱,念头只有一个,京师不能留了,送郑宓走。可逃命有花销,她没什么积蓄,只能想到向母妃借。
母妃不必她开口,便将银钱都准备了,甚至要她也一起走。
明苏几乎被说动了,可她放心不下郑宓,也放心不下自己的母亲,父皇连与他少年结发的发妻都杀了,还会顾惜一个妃子吗?
“我不走,等我送走了阿宓,我就回来。”她说道。
淑妃笑了一下,伸手抚摸她的脸庞,看着她,明苏从没见过母妃有这样的表情。
“话到这份上,别的孩子肯定早就走了,你怎么还瞻前顾后的,为这个思量,为那个考虑。你什么时候也想想自己。早知有今日,一切努力俱是徒劳,这些年,我何必待你这样严厉,还不如让你快快活活地度过年少时光,如寻常公主一般,过得自在任性一些。”淑妃伤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