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短短千把字的大纲和小标題,祝庸之又花了足有一个多小时,从标題到观点都重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稿纸的空白处,做满了各种各样的记号,增加了许多提示性的关键词,看得出來,祝庸之的态度十分认真和投入。
一旁的宁馨看的是目瞪口呆,她以无比虔诚的眼神看着祝庸之,悄悄与楚天舒耳语道:“哥,看见沒有,不喝酒绝对沒这效果,”
楚天舒频频点头,内心充满了崇拜和感激。
“好,大致就这样了,”祝庸之终于放下了笔。
看着祝庸之表现出來的自我欣赏和陶醉的样子,足以让楚天舒欢欣鼓舞。
“不过,小楚,还有几条注意事项我必须提醒你,”祝庸之站了起來。
楚天舒知道,祝庸之所说的注意事项,比写在纸面上的内容更为重要,也最具指导意义,绝对是画龙点睛之语。
他掏出本子,准备洗耳恭听、认真记录。
酒喝得越是尽兴,祝庸之的热情就越是高涨。
“既然是调研报告,文章当然要结合青原的实际,但不能太过于拘泥,要敢于放眼全省乃至全国,视角太狭小,就沒有高度,就不具说服力,就缺乏影响力,试想,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市长,其文章应当与他的胸怀、视野相仿佛,大气磅礴,高瞻远瞩,”
“这是其一,”面对楚天舒与宁馨,祝庸之就像站在大阶梯教室里那样,声音宏亮,目光如炬,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肢体语言也是丰富多彩。
楚天舒和宁馨都在快速地做着记录。
“其二,南书记和乔省长來省里两年多一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概念,看似与文章无关,但其中蕴含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弄不好就可能因小失大,因此,这篇文章里,但凡涉及省内数据和事例,正面的就尽量选择近两年來的,反面的则必须避开这个时段,否则,就容易出犯方向性的错误,”
从祝庸之的侃侃而谈中,楚天舒感受到了他的政治敏锐性,这也说明,他这个省委党校的客座教授,价真货实,名不虚传。
此时的指点已经超越了学术指导,而是具有卓越的政治高度;不是单纯就文章说文章,而是抛开文章本身,设身处地地站在了一个地级市长的角度在思考和论证。
“其三,写文章选事例,只是为了说明、佐证论点,不是一味的表扬先进,这里面也大有学问,我建议你去分析一下xt市,它是hn省的偏落后地区,经济总量与青原也有差距,可那是乔省长在hn省亲自抓的一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那里不写你还写哪里,还有kt县,是南书记当年下放的地方,他是从那里起步走上政坛的,也可以多引用一些那里的素材嘛,”
楚天舒简直要五体投地了,他一直以为,祝庸之只是一个困在象牙塔里的大学教授,沒曾想他对于政治体制和官场习气如此的熟悉,真可谓是招招都点在了穴位上,叶庆平建议请祝庸之出马,可见也是非常的有眼光。
……
楚天舒自以为文笔不错,在国资委当主任时就开始写官样文章,曾经得到过唐逸夫等人的夸奖,进入市府办公厅之后,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但是,方才听了祝庸之的一席话,才终于认识到什么叫小巫见大巫,什么叫高人面前相形见绌,又什么才是真正的文章大家。
祝庸之讲的这些内容,已经完全远离了课堂,超越了理论,与官场实际密切贴合,眼光之犀利非常人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