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实战来看这种助退复进机只是法国佬浪漫的构想,可现在还没人知道啊!理论上每分钟三发的射速绝对能眼馋死德国!
虽说事实上德国海军一战中和法国海军几乎没有交过手,但威廉二世和德国海军却不会怎么想,一战前德国海军很大一部分目标都是打败法国舰队,所以死仇的一举一动都是德国情报机构都是要关注的,何况还是正在建造中的新锐的底细,所以德国肯定也掌握了部分情报,只要看到图纸一定会明白,肯定愿意付出些代价买下全套图纸。
至于潜艇通气管技术更是一战后才出现的技术,要知道一战时的潜艇都是不具备长期潜航能力,说白了就是小型半潜式鱼雷艇,大部分时间都必须浮出水面,只有在接近敌人时才能下潜活动大概一两小时左右,生存能力极差。
但有了通气管后,潜艇就可以长时间潜在水下活动,不仅提高了潜艇的隐蔽能力,更重要是让潜艇在这个靠目视,毫无反潜手段的时代,真正具备一定的和水面战舰抗衡的实力!
根据后世的资料,威廉二世从不担忧自己的陆军,反倒是越造越多的舰队才是一块心病,一种可以迅速拉近和英国海军距离,并且还在某些情况下占据上风的技术,他肯定愿意购买。
而且通气管技术也不是那么容易仿制的,这和他之前想卖坦克设计图不同,这年头的坦克实际上只是理论没突破罢了,但通气管尤其是潜艇通气管却是项非常复杂的技术,首先通气管也是需要防水的,内部拥有大量曲折的回路,还需要运用到强高压、钻透耐压壳等几十项技术,根据资料机的数据,通气管技术从开始提出到研制成功足足花了五年时间,所以他不怕德国人看了设计图就反悔,除非遇到过目不忘的天才,要不然德国人就只能乖乖付钱。
就算是过目不忘,因为他交代了申树楷成交前只能看一半,加上现在已经是1911年了,三年内德国能不能突破另外半张图纸还难说呢。
这项技术是他考虑再三才拿出来的,毕竟不拿点真家伙糊弄不住这些家伙,何况还是机械水平最高的德国,幸好一战期间的潜艇技术还受制于发动机和鱼雷等因素,加上德国天生的悲剧地理环境以及后来美国的不厚道,这项技术还不足以真正改变战争进程,大不了就是皇家舰队多损失些舰船,这对于处于鼎盛时期的英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能否赚钱他一点都不担心,真正担心的是德国愿不愿意拿军火来交换,30挺马克沁、100挺马德森50和100万发子弹对德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他来说却是能否保住三镇的关键。唯一麻烦的是德国不一定有麦德森,幸好他已经告知了申树楷如何暗示德国搞到货源。
虽然汉阳比预想的差,但总算是打好了基础,再不济两厂加起来近万锻炼多年的熟练工人就是比宝贵财富,无论是汉口还是汉阳,都是这场争夺战的关键了,只有保住这个中国目前最大也是最完善的工业基地,未来才能透出一丝曙光。
十天后,留守汉口的董掌柜带来了好消息,申树楷不愧是有气魄的大商人,虽然还不是很相信杨秋的话,但依然发电报给合盛元董事会,并且说服了股东以防患于未然为借口,对全国甚至海外分号进行调整,开始加速收拢流动资金,并且将大量现金和现银都入库秘密保存起来。
同时他也没耽误杨秋的事情,不知从那里找了个落魄的越南王族,伪装反抗法国的越南革命者,还弄了家叫远东滇南公司的皮包公司和德国谈判。
德国驻上海公使见到了法制340毫米舰炮的全套设计图后开始并不相信,但在联络国内详细对比了几个已知的细节后,就兴奋地几乎叫出来,立刻答应以40万美元价格买下全套图纸。
40万美元对德国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却为申树楷打响了第一枪,所以当他拿出了潜艇通气管的说明后,德国大使更是不顾四周的惊讶目光,立刻向青岛远东舰队司令和国内海军部发去了紧急电报。
两天后青岛的德国远东舰队司令就抵达了上海,德国总参谋部和海军部也立刻要求上海这边必须拿下这项技术的全部图纸。
在亲眼看到了一半通气管设计和制造图纸后,德国不仅同意出资3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通气管设计图和全部资料,还按照要求答应用美元结算,并在当天就支付了两笔全部的70万美元,合计140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