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弹头射入人体后,穿过人体组织形成射创管后并出体外会形成贯通性枪弹创,由射入口、射创管以及射出口三部分构成。贯通性枪弹创意味着射击距离较近或弹头具有较大的动能。(以上内容来自《法医病理学》)

也就是说近距离射击可能会造成贯穿伤。

但同时近距离射击也可能会产生空腔效应,具体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空腔效应与子弹的变形状态、弹道轨迹有关,高压气体导致的空腔效应一般出现在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射击过程中,而子弹翻滚导致的空腔效应则在射击距离过远的情况下。(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柔软富于弹性、含水量高的组织如骨骼肌产生的瞬时空腔大,但组织弹性较好;肝、脾等实质□□官瞬时空腔也大而组织较脆故损伤范围大;因为脑位于颅内,膨账受限,故瞬时空腔不是很大;肺含气量大、密度低,瞬时空腔小;骨组织瞬时空腔不明显,或出现空腔的同时已发生骨折,只有在骨松质丰富的部位,可产生明显的空腔。(以上内容来自《法医病理学》)

由此来看空腔效应往往满足三个条件:大口径狙击步枪、远距离、骨松质丰富的部位。所以我个人认为手枪近距离射击并不一定会产生空腔效应。

在网上看到一种佐证的说法是:近距离射击时子弹动能大、运行速度快、稳定性高,可以击穿人体。

中远距离时子弹的动能和稳定性都会减弱,击中人体时因为受到顿挫而产生翻滚,这样一来就产生了空腔效应,射出孔会比射入孔大得多。

远距离时子弹动能已经很弱,击中人体后会形成较小的空腔或不形成空腔,弹头因为不能击穿人体而留在体内,没有射出孔 。(以上内容来自知乎)

所以综合来看,我个人认为手枪近距离击中萧始造成贯穿伤,并不一定形成空腔效应是合理的。但是因为没有具体实践过,不敢保证这个结果绝对正确(真的实践过我现在大概在橘子里)。

非常感谢小可爱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继续在评论区互动,我自己研究过后也涨了不少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