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察觉到了,他眯着眼睛,并没有叫周颠起身,只是问道:“你告的是什么太平?”
告,即告诉,太平,即平安。告诉平安,告太平直接翻译一下是这么个意思,可是告诉平安也奇怪得很,周颠究竟想说什么?
“告太平就是告太平。”
“告的是天下,还是专门为了告诉咱?”
“告的是太平。”
朱元璋不说话了,他用一种很冷静、很冷漠的眼神看着周颠,过了有一会儿,脸上才露出了笑意,走过去亲自把他扶了起来,引着他重新坐到椅子上。
“来,大师请坐。太平已经告到了,就留在这里吧。咱也请你喝酒。”
一直千遍百遍说着告太平的周颠,现在终于安静下来,仿佛终于把这个词都说倦了,他的神智也清醒了许多,不再那么疯癫。
老朱同志接受了“告太平”三个字,像是把他安抚住了似的。
刚才的一切,包括周颠的变化,张中都看在眼里,心里暗叹一声,知道周颠果然是一位不世出的高人,修为恐怕不在自己之下。
这时吴策已经倒了两杯酒,朱元璋拿起来,先敬了张中,严肃道:“标儿的事,多亏了道长,否则他不会有今天的本事,咱敬您一杯!以后您有什么事,咱绝对都一马当先!”
“应该的应该的。”张中乐道,“贫道毕竟是他的师父,自然该尽心尽力。”
老朱同志想到朱标一个月没关上的金色眼睛,脸上的肌肉不由轻微抽搐一下,干咳一声掩饰过去,又把第二杯酒敬给了周颠。
周颠接过酒盏,一口饮下去,半点不含糊。
老朱同志和任何一位家长一样,想再和张中说说朱标的学习问题,刚要开口,门口就传来了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