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儿,你正好看看你手里那个文书。”朱元璋转移话题道,“这是朱升写的。”

対于这个人,朱标还算有深刻的印象,当年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个字就是他提出来的,要算谋臣的能力,他也许与刘基不相上下,只是他今年七十岁整了,精力不足,显少出门,所以才在朝中名声稍弱。

这封奏疏是他用来辞官的。

“咱惦记他的好。”朱元璋道,“朱升是个有才华的,只可惜年纪大了,想回家是人之常情,咱本想给他点金银布帛,让他荣归故里,没成想竟然被拒绝了。”

“既然如此,他想要什么?”朱标往后翻了翻,恍然大悟,“铁券丹书?”

“也只有舐犊之情比得过荣华富贵。”朱元璋感慨道,“他给朱同求个恩典,咱更不好拒绝了。”

“这都是虚的。”朱标无奈道,“民间虽然管铁券叫做免死金牌,到底不是同一种东西,毕竟还有夺券这种说法,爹,你要真想给他点什么,我听说朱同的文才和丹青不错,让他做我的伴读吧。”

“哎,也行。”朱元璋想了想,“那些老学究讲东西太枯燥了,找个会画画写诗的进来和你聊天,正好培养情操,咱的标儿不能没人教画,不想学也成,鉴赏鉴赏不是坏事。”

“话是这么说,爹,铁券的定制安排好了吗,都给何人颁发?”朱标好奇道,“凡是功臣都有么?”

“差不多吧,公侯反正是有。”朱元璋道,“咱仿的是唐制,那铁券和瓦片似的,用金子刻的字,内府一份,他们一份,用的时候合起来做证。”

此时黄禧开始指挥外面的太监们上菜,菜品端上来后先在外面放着,由专门试毒的太监一一用干净筷子夹出来吃过,黄禧和魏忠德全程盯着,才让鱼贯而入的宫女们送来,总共十几道,掀开盖子后,无不摆盘精致,其中肉食占了一半,朱元璋因为朱标在这里,没说什么这是浪费的话,总算给御厨们一个发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