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刑侦类作者写的,大概类似:罪犯不会因为你不高兴,你不认同,而改变作案手法,作案目标。
就像前段时间我看过的某个案子——
护士好心送孕妇回家,被孕妇送给丈夫发泄兽欲,又怕罪行暴露,最后联手将受害人灭口。
还有诱拐儿童的怪物——宫崎勤,由于自身残疾性格扭曲,把自己对世界的不满发泄到幼女身上,甚至好几次朝受害人家属警察电视台发出挑衅的纸条信息,将人们的咒骂和痛苦,当做嘉奖自己暴行的奖杯。
是的,怪物们没有羞耻心,没有同情心,没有人类应该拥有的正常情绪。
受害人都没有错,她们善良可爱,拥有人类一切美好的品质,应该受到他人爱护,可罪犯都是丧心病狂的怪物,他们披着人皮,三观扭曲,以杀人为乐,又胆小怕事,狩猎的往往都是善良的弱势群体。
选择这个题材,很黑暗,很现实,越往后写,我本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大,也越难以下笔。我会痛苦,备受折磨,很多时候写到罪犯心理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想要逃避那个设想出来的场景。
而且后面还牵扯到一些比较典型官场问题,反黑,反贪也随着案件的深入,让一些因为钱权、欲望而扭曲了初心、变得格外贪婪的怪物暴露到人前,他们比连环杀手更可怕,更罪恶滔天,伤害更多的人。
《怪物》里的平川省就是一个类似哥谭的罪恶城市,她压根不真实存在,却又让人感觉隐隐存在,因为的确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坏人,只不过没有像怪物这样,出现的这样密集,这样无法无天。
当然我本人和这些事情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不存在暗示现实社会什么,我家里人也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途径去了解,所以得去翻国内以前打老虎、扫h的纪录片和老报纸。
但查找起来非常困难,常常一言不合就404,因此写起来真的非常吃力,到后面两部,已经不再像最开始写得那么轻松舒服了,经常卡文,存稿也完全没用,因为有时候发现那样写并不好,干脆直接放弃掉,从头开始重写。
另外关于催眠,催眠在fbi里常用的唤醒目击证人的记忆,不知道为什么在读者之间被妖魔化,认为催眠=科幻,事实并非如此。我查看的许多专业性资料显示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fbi就开始应用这种催眠手法帮助破获了许多疑难杂案,而且很有可能时间还要早,所以这项技术在美国已经是非常成熟了,甚至系统化,拥有一定的科学性。
由于主角本身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久病成医,从小又是在美国长大,设定里他有非常专业的相关老师倾囊相授,所以会催眠并不稀奇。
最后还会涉及一些前沿科学,认为是无法实现的科幻;还是已经被创造出来但被一些国家当军事机密隐藏的秘密武器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一个争议就是时间相关性,很多人指出在90年之前并没有dna技术,实际在描写这个地方我专门查看过,该技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应用到谋杀案里。
至于很多人说没有引进到中国,这个当时我写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恰恰保留了这一段没有删除。
因为……谁说我写的是中国了????就像我故意更改混乱所有的日期一样,我只是想说,这是一个绝对的架空世界,就像哥谭市、浣熊市等等,都是架空存在,只为服务于剧情的城市。
哦,还有个,第二部的第一个案子,自杀的时候在高楼看见树影,并不是bug,我从小住在山城,还挺常见的。而且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很多人在阳台上种盆景树,甚至有人在楼顶搞了一个花园。写那章的时候,我在十五楼的家看见了树影,就跟着写下来了,所以我觉得不算是问题。
以上是解释,如果读者们还有遇见不能理解的,不妨私信或者评论,关于剧透的就不要问我了,马上就完结了,书里寻找答案吧。
我明白,在中国,平权方面还亟待进步。女性一直在被物化,比如女性受害人受害,评论大多会怀疑女性不检点,甚至在女性遭遇强奸、暴力的时候,往往连立案都十分困难,所以大家对女性受害人非常敏感,我能理解。
但请注意,这本书是虚拟的,大部分案件都是假的,请不要过度移情,如果觉得不适应,真的不要再读下去了,这句话并不是负气说的,是真的善意提醒。毕竟这是一本写连环杀手的书,连环杀手,又称为变态连环杀手。
【连环杀手又称连续杀人犯,是一个或多个杀手把受害者一个又一个地杀害,多数是谋杀。在现代城市中,杀手的心理常常被认定是变态心理,也可能是精神疾病发作,或对目标人性物化,爱操纵目标人物的生命,视目标人物如蝼蚁,可能有xg欲,或道德观极端化而自命为判官,“替天行道”,有牺牲自己以达成梦想的心态。连环杀手最大的特征,就是“固定”,杀人动机、杀人模式以及杀害对象都不轻易改变,这是因为连环杀手的杀人行为是为了要满足心目中一个固定的理想目标的缘故。——搜狗百科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