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百禽子那秃驴的阴谋都破了去,人家赖以得道的佛禽舍利都装入自家宝囊,还用你师尊我去担忧那一只黄蚜虫、一只大黑蝉,一只扑棱蛾子?”
“你且说说你这回得了多大好处,若不是将大天尊那根须吸狠了,你能灌满那太上灵宝无漏身?若不是那三只臭虫,你能得那灵宝捆仙术?”
多宝刚吐出这些,不等继续发难。
就见陶潜忽而面色一肃,很是正式的躬身施礼,给多宝道人拜了三拜,而后由心而发道:
“多谢师尊为弟子筹谋,此番弟子可筑基圆满,道途更上一阶,多是仰赖于师尊神通,也足可印证当日弟子未曾选错。”
一记马屁上来,本就是佯怒的多宝道人立时又是喜笑颜开。
不过很快也反应过来,马屁是马屁无错,反过来也被这滑头坐实了他的小小算计。
孤寡多年的道人顿时来了兴趣,要与这弟子再斗斗嘴。
可就在此时,殿外禁法闪烁起一团团光芒,就见一位接着一位,装扮各异,形态自不同,但神光仙气皆非同凡响的妖仙、道人们齐齐出现。
原本这不知何名的宫殿还显得空旷冷清,随着妖仙道人们到来,立刻便见仙音阵阵,霞光满溢,云烟升腾,好似此地正是那天上瑶台玉殿,是神仙真人们论道观星之地。
这回走在最前方的,是位袒胸露乳,腰间挂宝剑,背着黄葫芦的丑道人,他在殿外显然已听了这对师徒之言。
刚踏入殿中,立刻就大笑道:“此子性情手段,与大师兄年轻时可谓如出一辙,甚至面皮还更厚些,合该拜入你门下。”
这丑道人刚说完,又见一身穿白袍,须发、肌肤也苍白无比,明显非人属,手中提着一把琵琶的妖仙很是赞同的点点头。
同时他朝陶潜走过来,打量一番后开口道:
“吾乃白蝎道人,你唤我蝎师叔即可。”
“我那徒儿遏制不住贪欲,遭了那三妖仙毒手,若我出手还有些阻碍,正巧你替我料理了那三只孽障,却是要谢谢你。”
“此物唤作【蝎仙刺】,是我真身所蜕毒针,虽只来时匆匆炼了一次,但已可使得对敌,纵是蜕凡境修士,遭此物一刺,散修之流当场毙命,如太上道之类大派出来的弟子兴许有手段能扛住,但也得浑身痛疼难忍,届时你可再袭杀之。”
陶潜眼瞧着这位白蝎师叔走上来,以一种毫无感情波动的语气感谢他,并递来一根约莫尺长,两端粗细不一,通体白森森又泛着幽蓝辉芒的物事。
说到后面时,陶潜仿佛感受到了冰冷杀意自那毒针上传递过来。
看出来了,这位师叔很是凶残,连太上道弟子都被拿来当做衡量单位。
那三只妖仙没忍住暗害的第一位筑基弟子,正是白蝎师叔的弟子。
也亏了是陶潜出手,如果让这位来,很难想象那三妖仙要遭怎样的折磨。
白蝎道人,又是开了个头。
陶潜刚在多宝道人笑眯眯示意下将那凶残法宝接过来,就见适才首位入殿的丑恶道人拍了拍自己的肚皮。
探手在那油腻腻怀中掏了掏,很是神奇的取出一个稍小些的黄皮葫芦。
一边朝着陶潜掷来,一边道:
“此物唤作【血魁葫芦】,算是我这大宝贝的仿物,游戏之作,不堪大用。”
“不过听闻你得了那灵宝捆仙术,这倒是正好,他日你捆住了人,便用这葫芦将其收了,再摇晃三下,不出几日,敌人便会被葫芦化作脓水。”
“当然,你若不想杀也可,切莫摇晃葫芦就是。”
陶潜接着那葫芦,听得这寥寥数语,只觉不堪大用这四字,似是被重新定义了一番。
接连收了蝎仙刺、血魁葫芦这两件歹毒法宝,陶潜心底没来得及多生感叹。
却见那一位又一位妖仙、道人都是认真打量了下他,各自含笑点头,随后也都丢了诸多法宝、丹药、异物甚至是神通法门,奇妙异术之类过来。
未过多久,陶潜这番又得了不知多少好处。
显然此时来这里的妖仙道人们,修为境界比之前九狱通幽风中遇上的万仙们要更加强大,与多宝道人的关系也更亲近些,是以他们给出来的见面礼,品质也再上一层楼。
陶潜也用不着清点,只乖乖做一个收礼机器,同时与这些凶悍的师叔、师姑们一一见礼。
“真不愧是道门最顶尖大派,我如今虽只是筑基境,但仅仅凭借我收的这些礼,蜕凡境修士于我就没了任何威胁……嗯,倒也未必,万一太上道、神霄派这些宗门内,也有和我一样抱上大腿的弟子呢。”
“道门十二大派,佛门诸寺,魔道大宗,外加那些个千年大族,不可懈怠,不可得意,同等阶对手仍旧多了去。”
陶潜心底正自嘀咕着,忽然目光与一位明艳动人,好似神仙妃子般的女修对上。
虽然之前只是匆匆一面,但陶潜还是能认出来。
这位唤作“云华仙子”,正是婴宗萧真人、女儿国主两位的闺中密友,只差一点就成为他陶潜的师尊,他那芥子符种内,现在仍存着两位真人给予的介绍信以及贴身信物。
阴差阳错,未能全了师徒缘法。
但陶潜对这位仙子仍旧有着莫名的亲近感,正欲上前见礼。
可就在此时,这位云华仙姑也对着他笑了笑,而后在虚空中一拈,取出一枚不知何种材质铸成的令牌,由得令牌化作一团灵光,飞入陶潜掌中。
同时,便听这位仙姑柔声道:
“你我虽无了师徒缘分,不过情谊仍在。”
“媚娘与宝宝都来信与我说过你这孩子的好,尤其媚娘性命都是你救回的,她与宝宝都说过些时日就要来看望你。”
“日后你便直接唤我‘云华姑姑’即可,须记得常来我那仙岛做客。”
“诸多法宝丹药你已收了不少,想来够你用上许久,那我这做姑姑的便送你一份特殊些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