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未必,尚在年幼时被玄冥二老掳走,受尽折磨,也不愿说出义父谢逊的下落;受纪晓芙之托,将杨不悔护送至西域,数次危在旦夕,亦无一丝犹豫;更不用说,《排难解纷当六强》,豁出性命也要阻止六大正派对明教的屠戮,事后又明确与明教群豪约法三章,制止残害无辜之事;韩林儿说起逐走胡虏,让张无忌当皇帝的事情时,张无忌更是誓言功成身退,没有一分作伪之态。
大丈夫当重信守义、当救人危难、当有自知之明。
张无忌在这些涉及人之根本的问题的选择上,清晰果断,何来拖泥带水?
让我们再来看看张大教主难以抉择的一面吧,文中列举了他优柔性情种种,张科熙也大量引据作为论点,在我看来,多少有些隔靴搔痒、未至实处。
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从小昭之请,这实在是他不狂妄没有想到自己可以顺利修炼之故。
任明教教主既是迫于形势,亦是殷天正、殷野王等动之以情,一个没有任何雄心的人违背自己的本性,舍己从人,已属难得可贵;至于与周芷若订婚是奉谢逊之命,不与周芷若拜堂又是为赵敏所迫,倒是有些可非议之处,只是其中涉及情感纠葛,往往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局外明白局中迷罢了。
我印象比较深的却是这些片段:
比如六大派围攻明教,张无忌本可以兴高采烈的与久别的武当众师伯师叔会合,共襄盛举,但他见到灭绝师太杀得红了眼时,反而备感迷惑:“那青翼蝠王只杀二人,你们所杀之人已多了十倍。他用牙齿杀人,尊师用倚天剑杀人,一般的杀,有何善恶之分?”
再比如,张无忌对自己所率领的明教教众亦是多重顾虑,看到“这批邪魔外道行事奸诈阴毒”时,又不免产生不能苟同的看法。
于是张无忌的犹豫和想不明白,竟让我觉得不是缺点,反而难得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