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科的考题很好解决,大多数都是现成的例子。
无外乎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从专业角度去出一些角度刁钻,有一些陷阱的考题罢了。
但是对于工科的考题,却是让不少人犯了难。
现在已经推行的技术,王忌全都学过,而且根据老师们的反应,他学的还不错。
上一次的测验,成绩也不错,基本上没什么太多的问题。
这至少证明了,现在的王忌,是有能力在任何一个工坊担任技术类官员的,或许他唯一欠缺的,就是实践经验。
但这个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朝廷也没指望学生能在书院积累什么实践经验。
打一开始,朝廷就对书院的定位很清晰。
这就是个积累学生理论知识的地方,只有积累到了足够多的理论知识,后期通过实践,便可以很快的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于是,王不饿大手一挥,既然想不出来,那就不要想了,工科的考题,朕出了。
而且这次不只是朕出题,朕还要亲自监考,亲自阅卷。
这等于是一波将殿试的流程也给走了。
时间正在一点点的流失,为了能够尽快逃离书院这座囚笼,王忌最近也是拼了命的去学习,去温固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
而他的老师们,则显的比王忌还要紧张。
原因也很简单。
王陵答应他们的,根据教学成绩来提高,或者降低他们的兼职待遇。
抠苍那个抠逼货,简直扣的不要不要的。
连这些老师们兼职的俸禄,都是原单位出的,好在出的并不多,每个人每个月也就多给了三石粮食。
经过了摸底测验,又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
大汉第一届科举考试终于开始了。
那些看起来风光的文科考生们,他们被吏部安排在了禁军的校场上,人与人之间间隔了差不多五米左右的距离。
啥?
空旷的校场容易作弊?
不存在的!
大汉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就算制度还不完善,但是也不能让你们这些兔崽子们作弊啊?
那样的话,我们这些大佬的脸面往哪放?
于是,为了监考这些考生,吏部直接抽调了二十名官吏奔赴考场巡逻。
换算一下,平均每个官吏需要看管五到六个考生。
即便如此,曹参也觉得远远不够。
为了彻底杜绝作弊那种丑陋的行为,曹参直接上奏皇帝,请求禁军帮忙,与吏部形成双重监督,彻底杜绝舞弊现象。
王不饿直接就同意了下来。
于是乎,张不衣又是一挥手,一个营五百禁军就这么来了。
外面近四百人将校场紧紧的包围着,然后每个考生的侧面一米处,还配备了一名禁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