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章:于志宁

于志宁的话,如同一柄利刃般的插入了孟攸的心中。

我们只是在做梦,除了做梦,我们什么都没有做,我们对大唐,对这个民族没有任何的贡献。

事实就是这样,当各行各业都在忙碌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奋起直追的时候。

儒门又在干什么?

他们在忙着去思考,思考自己到底哪一点做错了,又需要改变哪一点?

如何才能完成儒门的大一统,让儒门彻底的拧成一股绳子,然后,让皇帝再也不敢小看这股力量,开始重视他们,不得不启用他们。

而这个时候,儒门也已经完成了思考,完成了自我进化。

当一个全新的儒门出现在皇帝面前的时候,一定会让他震惊的,然后,借助之前的威望,借助名气的优势,儒门几乎可以轻而易举的夺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

儒门就可以继续称霸朝野,成为当朝第一大势力,让儒学继续影响着一个国家,影响着子孙后世。

儒门的想法是对的,但除了想法以外,其他的所有都是错误的。

而他们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并未彻底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更没有清晰的看到当下的整个局势,以及未来的走势。

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皇帝这是在打压他们,是在将他们赶尽杀绝,皇帝很无情。

可是他们却从未想过,皇帝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又在哪里?

如果他们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看到了原因的话,那么自然而然的,他们也就可以看到自身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又该如何去进行自我进化。

皇帝是在打压儒门,可却并未赶尽杀绝。

各大书院中依旧保留着一门儒门的学问,这意味着什么?

不管别人看到没有看到,于志宁是看到了。

儒学的地位,将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时代在进步,所有的东西都在进步,优胜略汰,这是历史的必然。

汉王朝数百年没有任何进步,这就是倒退,这就是儒家的问题,这就是证明了,儒家并不适合继续主导这个民族的发展。

但儒家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主导不成,那就自然只能去辅助。

可是现在,儒家并未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老师的意思是说,儒门什么时候可以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才可以重新崛起?”孟攸悟到了一些新的东西,于志宁已经说的这么清楚了,他又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些?

笨,那只是相对的,就像四大书院的学生那样,即使是里面成绩最差的,出来外面依旧是天之骄子。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孟攸真的就是个笨蛋,他又怎么可能会进入于志宁的门下?

如果于志宁没有被降职的话,以他当时的名望以及地位,现在至少也是儒门中影响力前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