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年,正十一月,严冬,济源县。
冬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已经下了两天两夜,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温度低下,异常寒冷。
魏胜缩紧这身子躲在草丛之中,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前面的城郭,身上破旧发硬的烂棉袄根本抵御不住寒风的侵袭,握刀的手也微微颤抖了起来,那厚如门板的大刀上布满了冰冷刺骨的霜雪。
在两旁的草丛中,出现了一撮一撮聚拢在一起的人群。褴褛的军服,破烂的铠甲,满头满脸肮脏不堪的头发和胡须。他们一个个目光呆滞、表情麻木地或坐或躺,有的在抓身上的虱子,有的在抠脚丫子的血泡和污泥,还有的索性一动不动地趴着,活象是发臭的死尸。
这些都是他魏胜的王屋山义军。
魏胜宿迁人,出身农家,钦宗靖康元年间,金兵犯宋,虏走了徽钦二帝,不久,宿迁沦陷于金。
见家乡父老遭受金兵的蹂躏,使得年幼的魏胜对金兵恨之入骨,发誓要练一身本领,为乡亲们报仇。于是他跟着大人们学骑马、练射箭、耍大刀,十八岁时已是一县无敌。
魏胜至死不忘血海深仇,集结了一股义军至黄河以北抵抗金人,并且在王屋山立足。不久前,金军突然大规模的围剿义军,魏胜寡不敌众逃入深山,两千余部下仅余五百余人。
他们在山上躲了整整一月,以是弹尽粮绝,无以为继。最近余日,他们都是以树叶草根为食。最终,按耐不住饥饿一同下山决定抢掠金人存放在济源小县的粮食。
他们得到了可靠的情报,金人在收集粮食。这济源县里有稻米五百石,有五十名金兵,三百名辽兵驻守。
这金国皇帝将人分为四种:女真人骁勇善战是为上等人,渤海人跟女真人同宗是为中等人,辽人英勇健壮是为下等人,而宋人懦弱是为奴隶。
五十名金兵,三百名辽兵可见这济源县的防守实在森严,以此刻他们的实力要想对付城里的三百五十名兵卒实在是太困难了。
若不是他们已经无以为继,魏胜也不会出此下策,甘愿冒此危险。
“魏小哥,你看我们可以进攻了吗?”在魏胜身旁的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人,一手捂着肚子,面色有些苍白。
这都是饿至极点的状况。
魏胜为难的摇了摇头,道:“依我之见,计划还是取消了罢!”
“为什么?”周边几十个人簇拥了上来,七嘴八舌的反对了起来。
魏胜闭上了眼睛,听着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说着,心中涌起了一股无可奈何地悲哀。
打仗这玩意儿,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比死人。谁能使自己死得少让敌人死得多,谁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