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岳二将一系列的战功让赵构是心花怒放,常喜不能寐。
但听得金齐联军后,便吓得坐立不安的,常念叨:“金国如此厉害,金兵勇悍,万一战败,那将如何是好?”
于是乎,当即命枢密使修省札二封,分别传给罗腾飞、岳飞两人。
“奉圣谕,令罗腾飞详度事机,审料敌情,唐、邓、信阳决可攻取,即行进兵;如未可攻,先助岳飞措置襄阳、随、郢如何防守,务在持重,终保成功!”
罗腾飞看着这封等同圣旨的省札,眉头皱了起来。在宋朝圣旨大如天,若非不得已是不会随便下达的。皇帝的圣谕通常是通过中枢各省以省札的形式颁布下去。
这省札已“奉圣谕”开头,显然是赵构的意思,他不甚明白,但却知统兵大将在外得到朝中的圣谕,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他问向虞允文道:“这是文绉绉的,写的是什么意思?”
虞允文苦笑摇头:“官家这是怕了!这省札写的确实是好听,前文是让大人见机行事,若唐、邓、信阳三地可取,则取之,若不可取,则不取。以防守襄阳、随、郢三地为当前紧要大事。最后一句却暴露了他真正的意图,这‘务在持重,终保成功’,其实就是告诉大人,允许大人半途而废,放弃继续进兵,不要例行唐州、邓州和信阳军的计划,得到襄阳、随、郢三地已经足够了。没有明说只因官家不好意思表达出他俱战的想法而已。”
罗腾飞怔了怔骂道:“什么玩意?老子在前线杀敌都不怕,他躲在大后方有什么好怕的。”
虞允文无视了罗腾飞大不敬的话,问道:“大人,这圣谕以下,当如何回复!”
罗腾飞想了想,笑道:“老子文化低,斗大的字识不得一箩筐,听不懂官家的言外之意。我们就揣着明白当糊涂,信中不写他的言外之意,就写当前的局势大好,能够攻下唐、邓、信阳三地便可以了。”
虞允文眼中一亮,赞了一句:“妙招!”当下也就照着意思写了一封回信。
同样的,岳飞那边也没有将赵构的圣谕当成一回事情,反而积极备战。正如他起兵初,在长江上立誓的一般:“飞此行不会复旧境,不涉此江!”
翌日,岳飞请他商议政事。
此战罗腾飞并非是岳飞部下的属官,而是自领一军的襄汉招讨使,虽说岳飞是二品节度使,但罗腾飞却有便宜行事的权力,关键的时候甚至可以越级调动岳飞的神武后军。
这正是矛盾的激发点。
究竟是岳飞是节度使大,还是罗腾飞的招讨使大。
在后世这谁先谁后根本没有人在意,但在这古代就是不行。
这个位置规定谁坐就只能谁坐,他人坐上去就是越权,罪名可轻可重,丝毫不能马虎。
但赵构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罗腾飞即便知道赵构的用心,但自始至终都对岳飞保持着一分敬重。这对于他来说,敬重民族英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当干的事情。更何况,岳飞是他的未来岳父。
岳飞也是一般,但在他的眼中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罗腾飞乃当世名将,更加重要的是他善于攻击,跟吴玠、韩世忠等人不同。他可以开疆扩土,这一点在当今的宋王朝尤为珍贵。宋王朝不缺名将,缺得却是向罗腾飞这般善攻的名将。
故而对他也很是看好,反而希望他能够尽快成为一方军区大统帅,多立些功绩,更加别说会忌惮、嫉妒了。
对于赵构这一手,岳飞也自有应对之法,他在主位上加了一个席位,让罗腾飞跟他并肩而坐,以招讨使的身份跟他节度使平起平坐,完全合情合理,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看着岳飞身旁空着的席位,罗腾飞也自是一番感慨、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