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笑道:“操席耳恭听!”
郭嘉道:“两军交战,以谋为先。强兵为次。可刘备军中的罗麟、田丰、诸葛亮、徐庶、庞统等谋士皆为世之英才。以谋计,未必能成。强兵就为胜利的关键。”
曹操道:“奉孝说地有理。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想不通为何我军精兵会弱于刘备强兵。”
郭嘉道:“嘉前日在观看刘备军中的总体资料时,发现了一点小小地问题,也就是在小小的问题,才使得刘备军的总体战斗力强于我军。”
“什么问题?”曹操好奇问道。
郭嘉回答道:“我军初创业时,施行屯田制,此制度一出,天下有才之士,争先效仿。可刘备军中却无任用此例。本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刘备军所占之地均为沃土,雍州沃野千里,益州天府之国,荆州民殷国富,就连凉州一年所产的牲口就足够一支大军吃上好一阵子。问题就在于当年罗麟诈我汝南,军中极度缺粮的时候,也没有用屯田制集粮。”
曹操思索了片刻,双眼一亮道:“对了,‘屯田制’虽然可以让粮食大增,却耽误了战士们地训练。刘备军地士兵,虽然起步比我们晚,但他没有‘屯田制’,士兵们不用下地种食物,训练地时间就远超于我们。战斗力比我们强并不奇怪。”
曹操说道这里,立刻下令道:“来人,传我军令:命各位将军将手中所有士兵进行统一整编,从军中挑三十万壮兵,取消他们地田中事物,全心全意的进行训练,不得有误。”
“是!”
雷厉风行,就是曹操的风格。
“还有一点,就是马镫。”郭嘉说了他的第二个药方。
“何谓马镫?”曹操好奇地问道。
郭嘉朗声道:“刘备军的骑兵天下无双。嘉很好奇,为何刘备可以训练出如此强悍地骑兵,而我军却不行。刘备军的轻骑可以在战场上四处冲杀,灵活无比,而我军还是不行,就连骑术精湛地虎豹骑也作不到?为什么刘备军中一小兵都可以办到?为此嘉特意研究了刘备军的骑兵。在偶然的机会下,嘉发现了刘备军的战马上多了个马镫。马一般只装一个上马的镫就行了,可刘备军却有两个。嘉好奇的上马试了一试。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嘉体弱,驽马之术又极差无比,平常骑一匹温顺地家驹,都无法骑快。可在有着双镫的战马上却可轻松地来去如风,只要小心即使不拉马缰也可以稳稳当当。”
曹操听了,立刻就明白了其中道理。这道理并不难懂,只不过就是有了双边马镫,两脚力量平衡。大大的增加了骑兵的灵活和稳定,从而使骑兵的力量大增。不过这简单是一回事,可不可以想的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要是有那么容易想,那在马镫发明前的千年时光里,也不会有笨重地战车在战场上横行了。
曹操喜声道:“有奉孝的两副药方在。操之病几乎痊愈也。想到次方法之人,真奇才也。”
郭嘉苦涩地笑道:“是罗麟想出来地。”
曹操闻之,长叹了口气,心里顿时有些酸酸的。极度不满地对老天抱怨道:“为什么向罗麟这种全才,会被一个织席贩屦之徒收了去。”
厅中静了片刻。
这时,荀彧、郭嘉对视了一眼,郭嘉微微点了点头。
荀彧上前道:“刘备现以得司州一地,虎牢关和宛郡随时可以威胁许昌。许昌乃国都若是一但告危,我军士气必然大跌。彧请主公早作迁都打算。”
“臣等请主公早作迁都打算。”殿中众臣齐声劝说。
曹操也知道许昌离刘备军实在太近了了,虎牢关一路大军可以随时随刻出兵占领他的黄河天险,宛郡也时时威胁着许昌的安全。他略微思索了片刻,就点头同意了。
曹操问道:“诸位认为国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
荀彧答道:“冀州境内,人口众多,境内邺城易守难攻非常适合,建立新都。”
众人尽皆称善。
曹操见众人想法一致,他也有此想法,于是便点头同意了迁都邺城一事。
荀彧又道:“司州一地,上可威胁并州。右可威胁豫州。我军一大患也。虎牢关易守难攻,不可图之。唯有黄河流域可以利用。我军不善水战。应该早日募集水边渔夫,组建水军,为日后战斗打下基础。”
曹操再次点允诺。说道:“天下之势,尚待重谋。于禁将军驻扎官渡着重编组和训练水军。”
曹军日后的目标已经确定了下来。分别是迁都、练精兵和组建水军。
曹操见会议地目的已经达到,众人又无事商议,就宣布散会。
众人依次散去,惟独贾诩不动。曹操知道贾诩一定有事情与其商议,说道:“文和,随操入院中一叙。”
丞相府邸大院。
曹操问道:“文和有何事,与操商议?”
贾诩开口道:“刘备军中坚如磐石,我军无法动摇其根本,但孙权军中却不怎么团结。孙权新任吴侯,必然会提拔一些新人为之心腹,用来牵制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从新任都督陆逊就可以看出。此刻正是最好时机,只要我们谴一人,去其军中卧底,如果顺利,就可知道孙家以后的动向,对我军百利而无一害。”
曹操双眼一亮,心动异常,问道:“文和有无人选。”
贾诩轻声说了两个字:“华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