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家宴也有家宴的讲究,她一个人当然承担不了这么多,她拟了菜色单子,自己亲自做了八道,其余的则交给了鲁师傅,等到蟹黄包子出锅的时候,她还分出去两笼屉,加上刚烤出来的月团[1],另外装了食盒,让连婆子交给在安民巷的周少珩。

中秋是团圆节,二表哥一个人在京中备考,身边就两个小厮,怕是会有些思念家中亲人吧?她不便请二表哥过来,但是送些东西还是可以的。

……

徐叡踩着最后一点残阳回来的时候,徐赟也恰好从京郊大营回来,父子两个大门口遇上,徐叡手里还提着两盏灯笼。

两只月兔,扎得精巧可爱,一想就知道女孩们会喜欢。

看破不说破,徐赟笑眯眯的跟儿子点了点头。

徐叡面无表情的跟上了他的步伐。

两人一起到了惠宁堂,结果听女使说,桌子摆在了云芨水榭,父子两个便各自回房换衣服,收拾好了之后,天也黑透了。

云芨水榭灯火通明,连通往水榭的小路上都留了灯笼,灯火照亮夜色,灯影都恍在水中,水波被风吹皱,灯影也随波跳动,加上徐璎的笑声,好像好多东西一下子就鲜活热烈了起来。

徐叡有些恍惚,好像自从大哥战死之后,家里就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徐赟也在岸边停了停,怕是父子两个此时怀着同样的心境。

事过境迁,有些人再也回不来了,但有些人又成了他们的家人,家也终于有了个样子。

徐赟拍了拍儿子挺阔的肩膀:“等你什么时候生个崽子给我,咱们老徐家有了后,我就是立时死了,也是安心的。”臭小子,灯笼都没提出来,怕抢么?还敢说不是给闻氏的?

徐叡看亲爹的时候也不见得多热络,只是道:“这话不要再说了。”

徐赟习惯了他的冷淡,大步一抬,率先走进水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