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说南边江河水网纵横,”多尔衮笑道:“在大金时,投效金国的最多是北方汉人,对南人情形也是不太了然。咱们现在可是有不少明朝南人降官,特别是有洪承畴。他已经同我多次密奏,请我一定要混元一宇,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另外其早就奏明,南明的文武将官都是明国的二流人物,不管是马士英还是史可法,此辈都是无能之辈,在崇祯手里只当二流人手来用。一流的,从孙承宗熊廷弼到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要么死了,要么为我所用,文官如此,武将更是如此,祖家吴家东将诸将,还有明国西北将门,要么战死要么投我大清,留在南方的多是二三流人物,领兵打仗不行,忠心之心无全,洪某人断言,只要我大军南下,此辈要么迅速如唐通之流投降,要么就是望风而逃。江南之地,直抵闽浙,湖广,半年到一年内就会为我大清所有。到那时,明国只有云贵两广四川几个省,西南和两广之地在明国向来是偏远地方,从未曾是王业之基,洪某说,到时候就是我大清国运定了,一统之局大成,再无失败可能。”
建议清国伐明最起劲的,其实就是范文程,宁远我,还有洪承畴等人。
他们出自对华夏历史的了解,知道不统一的地方势力迟早会被新兴势力所灭,这是必然之事。
为了自己家族绵延和身家富贵,还有历史评价,他们当然是一统天下最坚定的支持者。
哪怕是吴三桂等降将来说,为了富贵和不留下千古骂名,他们也是希望能造就大一统的伟业。
象是灭宋的张弘范,几百年还是被骂,助契丹和金国的汉人,也是臭名卓著。
主要就是蒙古统治时间短,而契丹和金国都未成统一全国的势力。
若能扶助清国一统天下,传承日久,他们便是开国功臣,自是没有声后骂名。
其中以洪承畴最为坚决,因为他的名声也是最臭的一个。
为什么洪承畴陷阵之后,崇祯帝直接祭奠赐诗,因为在洪某人之前,大明的文官,不论是讨女真还是和流寇对阵,只要失利就没有一个不殉国而死的。
上到督师经略,下到知府知县甚至佐杂官员。
在崇祯十四年之前,投闯的最多是几个举人秀才,其实的地方官员文人雅士不是没有被俘被逼迫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从贼的。
一死而保臣节,保名声,这是最基本的为官为人的操守。
而东虏是蛮夷异族,杀戮汉人甚惨,不要说洪承畴是经略大臣,受皇帝的信任倚重,哪怕他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在大义之前,一死殉国本也不该是难事。
不要以后世的道德标准看明时之人,那时代的人自有自己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