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府里头出来,管有门的家将头几很殷勤的提着灯笼入毕竟是新科进士,大明民间现在对读书人的尊重是自内心,完全没有矫饰。
但两个新科进士却是走的歪歪扭扭,高一脚低一脚的不成体统。
“大人没叫他们喝酒吧?”家将头儿暗自摇头:“这也太不成话,两个新进士喝成这副样子,实在是不成体统啊。”
等从张家所在的巷子里钻出来,徐穆尘有些清醒过来,他道:“年兄,你打算如何?”
“大人叫我好好学典章制度”年锡之皱着眉道:“还叫我们带一群书办一起学习,我觉得大人这个法子好,现在差事也不忙,所以我打算带一个班,把国初各地的赋税并地方志都好好看一遍。”
“看地方志这个法子不错。”徐穆尘肯道:“大人说国初的军屯数字全是假的,还说黄鳞图册也全是假的,就算白册也全是假的,而且就算真的也没有用处。大人还说宝钞其实是好东西,但用的不得其法,大人还说铜钱铸的太少,而用银子来做交易并且用于国家正赋更是大错特错。”么,只是下意识的一直点头。
今天在张佳木府里的这一通交谈给了这两个读书人翻天覆地般的震动。以往所读的书,所关注的政务措施,甚至是敬佩有加的人在张佳木嘴里都是一无是处。就算是大明太祖,张佳木也是隐晦的表示,其实洪武皇帝确实是一个英杰,提三尺剑带一群竹竿兵赶跑了蒙古铁骑。所以张佳木也是敬佩有加。但无论如何,洪武皇帝设计的这一套已经被称为祖制并且不准修改的制度实在是太蹙脚了”
“大人还说,淅江金华一年的税银是七两,但是年兄,你知道他们养了多少佐属官吏和书办?”
“我当时在啊”东锡之觉得徐穆尘已经激动的糊涂了,于是想了一想,用不确定的声音答道:“好多人吧?”
“是十一名佐杂官员,书办四百一十五人。”徐穆尘冷然答道:“大人说,为了这几两的税银,大明要养活四百多人,而且地方官府也觉得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收的税银归朝廷,但养活官员和书办的银子却要他们来出。所以地方上不钱,而这些书办还有皂隶的钱哪儿来?”
“当然是压迫商人。”
“如果是瓷器或是生丝商人还好了,他们利润大。”徐穆尘还是用刚刚那种语调接着道:“大人说,地方官府都是在白米,蔬菜,猪羊肉这些短途的物品上打主意,因为这些东西运调急迫,所以一时为难。就会乖乖把钱交出来。”
“大人还说从南直隶一年运四百万石粮到京师,京城文武官员并官兵都仰赖漕运米粮,虽然平均下来一人一年不过一石,但一年有三百八十多万石米放在京师。而十二万运军和十一万艘船由南至北,他们除了运至京师,还有一部份协运到别省,或是直接送到边关。
从起始的地方运到京师或边关,一路上要过二百多个税关,淮安关也有好几百人要养呢。对了,大人还说,虽然设了这么多税关,但一年的商税收上来连养活书办都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