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发琉球

大明官途 高月 4085 字 2024-01-02

七月十日,杨帆依旧率战船队为第三批的近两百艘粮船护航,而李维正的船队则调头向东,率三千人向数千里外的琉球国进发。

船队已经在东海上行驶八天了,按照海图,琉球国应该不远了。

“大人,看见那座礁盘没有,那座礁盘我们叫他百步岛,它最宽处一共只有百步。”说话的是船队领航人陈万里,他是从耽罗岛上船随军,为了不引人注目,他特地换了一身百户的军服,加上他高大的身材,倒显得颇为威风,陈万里今年三十八岁,他从十二岁开始随父出海,在海上搏击已经二十六个年头,风风雨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最远曾去过伊儿汗帝国的巴士拉,对日本和高丽的航线更是了如指掌。

李维正就站在他旁边,他举起千里眼,向陈万里所指的礁盘望去,礁盘属于珊瑚礁,露出海面约两米,呈不规则形,但礁石岛表面颇为平坦,就有点像后世的直升飞机停机场,这种小岛倒十分怪异,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标志,他点点又问道:“那到了这座百步岛,离琉球国还有多远?”

李维正之所以要去琉球国,是因为陈万里告诉他,琉球国是倭寇船只返回日本的中转补给站,对倭寇尤为重要,在那里有许多倭寇的物资仓库,倭寇从大明打劫来物品和人口,都要在这里暂放,而琉球国虽是大明属国,但在倭寇问题上却两面三刀,以提供中转补给的方式与倭寇分赃,琉球国明显是在欺大明消息闭塞,不可能有船来探知真相,如果干掉琉球国的倭寇基地,就等于断了倭寇的后路,倭寇船只中途没有补给不可能返回日本。

陈万里羡慕地看了一眼李维正手中的千里眼,这可是航海中的宝贝,尤其在海战最为实用,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真不知他怎么弄来的?他指着东南方向道:“这座百步岛就是一座标志,到了这里,水手们都开始放松了,再向东南行五十里就到了。”

李维正又举起千里眼看了半晌,他当即令道:“命令船队减速,所有的船只进入战备状态!”

船队开始减速了,由一字型队列排列成纵向三队,宝船也由最前面退入到队伍中间,它就宛如一艘古代的航空母舰,四周密布着各种护卫船只,浩浩荡荡向琉球大岛进发。

此刻的琉球国并没有统一,还是处于三山时代晚期,由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组成,三国均位于琉球大岛上(今冲绳岛),尚没有向南北诸岛发展,在三国中,以中山国的实力最强,而山北实力最弱,洪武初年,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三国陆续向大明进贡,从此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在狭长型的岛国中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小城,其中以中山国的都城首里城为最大,聚居了上万人口,首里城位于仲泊地峡的南岸,长长的地峡直通大海,地峡北面便是山北国的都城今归仁城,两座都城相向而望,和平时期,各自有船只在地峡中往来。

这天上午,首里城和今归仁城的民众突然发现了一件无比诡异的事情,在地峡中间竟停泊着数十艘大明战船,其中一艘船俨如小山一般,黑洞洞的大炮对准了地峡两岸的城墙和建筑。

这个恐怖的消息迅速传开了,很快,震惊异常的中山国国王察度亲自赶到码头上来探查情况,察度国王约五十余岁,在位已有二十几年了,当年,就是他接受了大明的册封,此刻,察度国王的心情异常紧张,就在他旁边不远处,耸立着二十几座日本人的仓库,而大明船队昨晚半夜便到了,但至今没有人下船来交涉,由此可见,大明战船来者不善啊!

“大哥,大明是怎么回事,它可从来没有派军船来过,难道他们发现什么了吗?”旁边说话的是察度国王的二弟泰期,他可以称得上是半个大明通,他每年都要作为使者前往大明进贡,只有今年没有去。

察度国王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怀疑是和日本人有关。”

他忽然回头问三弟泰平道:“三弟,你今年去大明进贡,大明皇帝对我们可有什么不满,有没有提到倭寇之事?”

老三泰平就是年初时和李维正在茶馆看戏的那位,听大哥问他,他眼中也是一片茫然,半晌才道:“没有,大明皇帝没有任何不满,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他话音刚落,码头上的民众忽然骚动起来,只见山北国那边出来一条小船,缓缓驶向大明的宝船,察度国王立刻道:“山北已经派使者前去了,我们不能落后,三弟,你是今年的对明使臣,你就去一趟吧!弄清大明军船来琉球的用意。”

泰平虽不情愿,但他不敢不从,只得上一条小船向大明宝船驶去。

李维正的船队是半夜时抵达琉球本岛,他们直接驶进了仲泊地峡,和釜山不同,这一次明军是要驻扎在琉球本岛,而且兵力较少,是需要得到琉球国军队的协助,所以这一次主要以施压为主,逼迫琉球国的三国国王与倭寇断绝关系。

李维正站在船头,见南北两岸皆各来一条小船,他知道这是两国派人来询问了,他立刻转身进了船舱,片刻,山北国的小船先靠近宝船,士兵带来了山北国的使臣。

山北国派来了一名副丞相,名字叫做昆达,和中山国不同,山北国与山南国因国力较弱,两国和倭寇都没有什么联系,因此在大明军船抵达琉球本岛时,山北国的使臣就显得从容很多。

昆达曾十次代表山北国朝觐大明,在大明住过几年,能说一些汉话,他上前躬身施礼道:“山北国副丞相参见大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