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新时代的到来 (第二更,求订阅)

这也太故步自封了吧!

眼见着铁路都修了上万里了,而河上还跑着多浆船、帆船,朱国强心急啊!

其实倒也不是故步自封,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需求!

一直以来,大明的铁路都是在朱皇帝本人的推动下修建的,是皇帝推动、内务府主导,工部负责的。换句话来说,是凭借皇帝的个人意志推行。

至于蒸汽船。

有明一朝,长江流域就有极其发达的水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自然的河流,还是人工运河,就像无数血管一般汇入长江这条主动脉之中。全国各地的货物,从各地装上一艘艘体积不同或小或大,他们灵巧地穿梭于那些细大小河道之中,将货物运达长江。同样的它们又将长江经海船运来的物资和货品运往全国各地。而大明正是由这些水路被串联在了一起。

从舢板到单桅帆船,从单桅帆船到浆帆船,再从浆帆船到远洋海船,各种各样的船只在密似珠丝的江河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相应的,市场对于蒸汽船似乎并没有什么需求。

可能是故步自封,也可能是市场没有需求。总之,大明的蒸汽船发明被严重滞后,毕竟,在另一个世界,是先有蒸汽船,后有蒸汽机车,轮到大明这……反了过来。

但是现在,看着这篇新闻,朱国强的心里是那个激动啊!

蒸汽船终于被造了出来。看着报纸上手绘的试航图样,朱国强不禁感叹着历史的巧合——大明的第一艘蒸汽船,用的也是明轮。

“蒸汽轮船……这个名字倒也合适!”

轻笑之余,朱国强便仔细看了看报纸上的内容,在看到发明者的名字时,他不禁愣住了。

“国子监十九级监生张英……难道是……六尺巷的那个张英?”

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六尺巷?

在离开皇宫的时候,朱国强的心里并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今之后,大明的朝廷之中,恐怕不一定会有张英这个人了,至于六尺巷……恐怕也没有了。

那么张廷玉呢?

突然,朱国强笑了笑。

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而张英或许没能成为满清大学士,但是大明却多了一个机械工程师,一个发明家,这同样也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