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杨锐自己看来,他近些天受到了极大的压迫,以至于生出猫要被鼠戏的感慨,但在秦翰池看来,杨锐简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京西制药总厂是国内有数的大药厂了,说不好听的话,京西制药总厂给生物学研究员当爹都当烦了。
这年头,搞研究的没有国家拨款的,或者有国家拨款不够的是100,可以说,全国上下所有的研究所都要想尽办法打秋风,军队研究所都不例外,更不要说生物学研究所了。
而药厂作为国内少有的高利润企业,几乎天天都能见到跪求一见的生物学研究员。
秦翰池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名生物学的学生给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他找过领导,领导很支持京西制药总厂,但怎么支持,就没有一个章程了。
他找过g委员会的其他委员,拿过京西制药总厂赞助的学者总有几个,也都很支持秦翰池,但说到杨锐的判断的时候,却又一个个支支吾吾了。
秦翰池也找了北大,校长和生物系的院长蔡教授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支持,还答应和杨锐沟通,可是沟通来沟通去,就是没有下文。
秦翰池召集了总厂的常委会,还将几个分厂的高层都拉过来,商量了一夜,最后得出一个他不愿意听的结论。
杨锐的名气,还是有些大的。
杨锐的学术水平,还是得到公认的。
杨锐的名气,在社会上是普普通通的,或许还比不上一个电视剧明星有名,毕竟,杨锐最刷脸的时候,也就是上个新闻,还有一部纪录片,和电视剧是没法比的。
但在学术界,杨锐也就是有个年龄和学历的硬伤,其他方面,确实是堪称完美。
杨锐可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
他在学术界的每一步,都是循序渐进的走起来的。从最早发表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上的文章,再到sci入门级的《生物化学系统生态》,再到影响因子45的《acs化学生物学》,影响因子55的《journalofdicalcheistry》,影响因子奔三的《cell》,自然科学顶峰的《nature》,还有与两位生物学大犇达尔贝科和沃森共同署名的《science》。
杨锐只是将别人三十年的路,用三年的时间走完了,但他确实是一步都没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