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历史长河,古今一切帝显照,化龙魂护山河,国运昌盛!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5678 字 2022-09-22

换句话来说,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间接性让大夏王朝踏平匈奴国。

这样的功劳还不够大吗?

倘若现在有人,说不废一兵一卒,便将匈奴国拿下,别说什么侯爵了,直接给你当王,异姓王,公爵都配不上。

虽然国运增长和开疆扩土有本质上的区别,可顾锦年所做的事情,完完全全算得上是立功。

三不朽之一,的确完成。

只不过,还需要上苍认可罢了。

人们震撼。

而木哈尔是真不想说一句话了,都说了别闹了别闹了,就是不听。

现在好了。

这趟和亲,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先是自己国家第二次被削国运,然后和亲还和亲不了,顾锦年为大夏立国言,引来古今往来君王现身,身化龙魂,护中原百姓。

如此一来的话,大夏王朝这一波简直是赚麻了。

如此恐怖的国运,未来大夏王朝,必是风调雨顺,即便是有天灾人祸,也绝对不会闹的特别大。

而且这国运涉及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会影响到每个地方,粮食丰收,瑞雪丰年,人才地灵,所有地方都会被影响到。

甚至如果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开战,以大夏王朝的国运,很有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大夏王朝偷袭匈奴国,雷电交加,导致匈奴人无法察觉到。

而匈奴国去偷袭大夏王朝,也可能是雷电交加,但这个雷可能一不小心就噼到他们身上。

还没到大夏军营,就有可能死一半人了。

这个可能性很大很大,大夏这片土地曾经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一个王朝崩塌,被人篡位,手握百万大军,而皇室遗孤逃离出去,就带了三千精锐。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不死也别想翻盘。

可结果就是,这个逃出去的皇室遗孤,安全逃离,并且组建一支军队,前前后后十万人都没有,去跟人家百万大军硬碰硬。

两军开战,这本来就是一件注定的结局。

结果天降陨石,直接将对方百万大军全部砸死,就因为这个遗孤拥有国运,气数未尽。

从而一路连胜,完成了不可思议的翻盘,成为新帝,再一次统治这片土地千年。

国运之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诞生的,各国都有研究,对国运看的极其重。

更何况现在还有天命出现。

这个时代,与众不同,得天命者,得国运,得国运者,所向睥睨。

“走。”

望着这一切,木哈尔是真正的难受。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这一次亏的太狠,他都不知道回匈奴国后,怎么去交代。

二十人离开。

城门也在这一刻打开,大夏王朝根本无惧他们,让他们离开,毕竟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留下这些匈奴人就够了,这些权贵不能留,否则还是会惹来麻烦。

大夏王朝国运增强是好事,可这并不代表着,大夏王朝就拥有无敌的能力。

国运增强,利在千秋,需要时间去发酵。

如此。

随着木哈尔等人离开后,一道圣旨也在这一刻宣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和亲之事,已然作废,然大夏国运,因临阳侯世子顾锦年所增,此为永盛第一功。”

“故,赐顾锦年三枚王珠,由礼部着手,赐侯爵之位,拟侯称,京都选址,建侯府,待及冠之日,一同举办封侯大典。”

“同,国运增强,此乃君民同乐,设宴京都流水席,庆祝七日。”

“再大赦天下。”

圣旨颁布,赏赐顾锦年三枚王珠,刚好凑齐十二枚,但这封圣旨的意思可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

十二王珠是十二王珠,凑齐十二王珠后,是由礼部来提交封侯之事,皇帝这边做最后的审批。

可顾锦年这明显就不一样,十二王珠照样赏赐,但封侯并非是因为十二王珠的原因,而是顾锦年今日所做的一切,值得封侯。

绝对值得。

圣旨宣布,刹那间百姓是欢呼的,皇帝论功行赏,在百姓眼中看来,这是应该的。

为大夏做了实事,就应该给予赏赐,封个侯爵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可对于百官来说,陛下这个旨意,有些不妥。

顾家如今已经是树大招风了,若再给顾家封个侯,那岂不是坐实了第一权贵?

说实话,这不是一件好事,对于顾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别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万千宠爱全在顾家一人身上,大家心里平衡吗?

倘若按功劳论,的确很多人做不到顾锦年这个程度,增加大夏国运,他们做不到。

可为大夏出生入死,为永盛大帝卖命,这功劳就真比不上吗?

侯爵是可以世袭的。

这种东西谁不想要?成为侯爵,就是权贵中的权贵,每一个侯爵都不是一般人,是人上人。

谁心里不起波澜?

而对礼部来说,现在就封个侯爵,那以后呢?必然是公爵吧?

倘若顾锦年往后再立下一些功劳,是不是可以封王了?

对于朝政来说,永盛大帝不怕顾家,封顾锦年为侯爵,可下一位皇帝呢?

压得住顾家吗?

不是说顾家就一定会造反,顾老爷子赤胆忠心,他不会造反,大家相信,也愿意相信。

临阳侯也不会造反,毕竟深受顾老爷子的培养,而且临阳侯与皇帝关系还算不错,也忠心耿耿。

顾锦年也不会造反,他如此为大夏王朝,更是不惜得罪各国势力,得罪朝中众臣,想造反的人,不会这样。

可顾锦年的儿子?

顾锦年的孙子呢?

或者是顾家第四代,顾家第五代呢?

他们会不会造反?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死了,太孙李基可能都已经死了,到了那个时候,如若一直不打压顾家,顾家的势力,会有多恐怖?

三代从政,才可以培养出一位高官。

国公,侯爷,足可以让顾锦年成为下一代国公,而顾锦年如此优秀,未来封王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顾锦年封不了王,顾家第四代或者第五代,一定有可能封王。

那个时候,皇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只怕更加麻烦,更加尖锐。

因为这种事情,纵观历史,发生的还真不少。

祖先是功臣,忠心耿耿,架不住后代人起了谋反之心。

这就是朝廷官员都不希望一家独大的原因,不仅仅是嫉妒,考虑的事情也比较久远。

可现在即便是心里不舒服也没办法。

为大夏增强国运,这种功劳封个侯爵绝对是没问题的事情,不考虑政治因素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人反对。

百姓也支持,皇帝也同意,百官可以跟皇帝争论,但百官绝对不敢跟百姓争论。

虽然这些百姓在他们面前如蝼蚁一般,可他们汇聚在一起,超越一切,是国家的基石,谁敢与百姓为敌,谁就做好全家抄斩的准备。

也就在此时。

新的声音响起。

“奉旨,宣百官入朝。”

魏闲的声音,传遍整个京都,让百官入朝。

很显然,是要商量一些大事了。

一些真正的大事。

随着圣谕响起,刹那间百官也不废话,直接往京都赶去。

而两旁的读书人与百姓,也纷纷走了过来。

尤其是这帮读书人,更是兴奋无比,直接将顾锦年抱住,二话不说开始举高高了。

喜悦声,欢呼声,喝彩声不断响起。

“世子殿下,当真是我大夏读书人楷模。”

“今日世子之举,我等敬佩,我等敬佩,我等敬佩啊。”

“世子殿下,不畏强权,为民伸冤,大夏诗会,诗成千古,削匈奴国运,今日和亲之时,更是以一己之力,阻止和亲,扬我大夏国威,此等功绩,实乃我辈读书人之楷模,从今日开始,在下便是世子的追随者了。”

“我也是世子殿下的追随者。”

“世子殿下威武。”

“顾兄威武。”

文人们激动无比,大家都是年轻人,他们曾经或许羡慕嫉妒顾锦年,毕竟文人相轻,外加上顾锦年以前的确是个纨绔。

看不起很正常。

可自从顾锦年溺水之后,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让他们不得不敬佩,不得不折服。

直至今日。

顾锦年依靠文章,依靠心中的热血,做了所有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不但做了,而且做的如此完美。

大夏王朝。

不和亲。

不纳贡。

不割地。

不赔款。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这太霸气了,为国立言,而后更是道出中原人之骨气。

犯我大夏者。

虽远必诛。

这就是大夏风气,也是中原人的风气。

仅凭这一句话,顾锦年注定要名流千古,这已经超脱了诗词文章那么简单了。

而是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人的志向,一个人的骨气。

顾锦年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大夏文人,最起码京都这些文人,是彻底折服了。

大家都是年轻人,流淌着也是热血。

少年皆狂妄。

他们也有傲气,可他们做不到顾锦年这般,除了无能狂怒,写几篇诗词辱骂一下朝堂,辱骂一下匈奴国以外。

他们还能做什么?

自然而然,顾锦年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楷模,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标杆。

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这才是傲骨凌然的读书人。

文人狂热,纷纷想追随顾锦年。

可以说,今日之事,顾锦年至少得到了京都读书人的好感,往后若是有人敢诋毁顾锦年,这帮文人绝对不会退让。

名望就是通过一些事情积累的。

顾锦年前前后后做的事情,也在这一刻爆发,只需要几日时间,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名望也会越来越大。

以后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时时刻刻关注,也会被大夏读书人时时刻刻学习。

成为了榜样。

至于这些百姓,他们也十分兴奋,这口恶气出了,他们如何不喜?

而且国家变得强盛起来,他们又何尝不开心?

这是好事。

自然庆祝。

被举在空中的顾锦年,却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就不能换个方式庆祝吗?

非要把自己往上丢?

请我去茶馆喝点新茶也行啊,得亏你们还是读书人,就不能做点读书人该做的事情吗?

有些郁闷,但心中的郁气还是彻底消散了。

总而言之,整体还是很爽的,这口恶气出了,爽的美滋滋啊。

尤其是,不远处两位公主也从玉辇中下来了。

她们面上有泪痕,可现在笑如靥面,毕竟对她们而言,是经历了一趟生死关,若不是顾锦年在关键时刻出来,恐怕这辈子再也不可能来到大夏王朝了。

不过很快。

一队皇宫侍卫快速走来,面色带着温和笑容,让这些文人百姓让开,随后等顾锦年平稳落地后,为首的统领,半跪在地上道。

“世子殿下,陛下有令,让您去一趟皇宫。”

对方开口,显得无比恭敬,眼神当中满是敬佩。

今日的事情,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民间百姓,亦或者是这些当兵的,谁人不服顾锦年?又有谁人不尊重顾锦年?

为国立言。

拒绝和亲。

扬大夏国威,哪一件事情不是惊天动地的?

半跪之礼,绝对不算夸大。

“好。”

顾锦年面色温和,不过他知道自己舅舅找自己有什么事。

肯定是关于自己怎么知道匈奴国窃取国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