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来了兴趣,问道:“他真是这样说的?”
“是啊,这件事,邯郸人人皆知啊,上君爱惜他的才能,没有杀掉他,后来又让他出使哈哈哈,您说这样的人可以担任使者吗?果然又失败了,上君便将他赶出了王宫”
就在他们谈论的时候,赵括却已经被面前的赵禹弄得有些头晕,赵禹对他说:我原先也没有太理会底层的官吏,不知道他们为恶的情况,因为他们的管理很有成效,所以知道了他们作恶,也没有在意,听闻您要惩治各地的官吏,又允许众人赎罪,我才急忙将恶吏抓起来,安排了各地举荐的有道德的贤人,您还会惩罚我吗?
赵括目瞪口呆,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这人不该担任县令,他应该在王宫里担任御史或者司过,尤其是司过这种专门上谏,指出君王不足之处的官职,最适合这样的人来担任啊。赵括心里想着,结束了宴席,回到了赵禹为自己安排的屋内,狄,戈,韩非早已在等待着他。
等到赵括赶来,狄急忙将自己知道的又告诉了他,赵括这才恍然大悟。戈有些敬佩的说道:“看来这位县令还是个正直的人。”,赵括却隐隐觉得,用正直来形容他,似乎有些不对,应该用诚实来形容他。只可惜,太过诚实的人,向来就是被众人所不喜的人,众人都喜欢与诚实的人结交,又厌恶太过诚实的人。
赵禹的确说了实话,在知道赵括要前来之后,他的确是将整个橑阳的官吏都惩治了一遍,赵括走到地方上的时候,看到官吏们亲切的帮助百姓的场面,他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似乎是完成了。赵禹陪同他,在县里的各地都巡视了一番,县里的百姓们都非常的激动,围在赵括的周围。
徒步走在耕地边沿上,赵禹忧心忡忡的对赵括说道:“这几年的收成都不是很好,可是税赋却还是很高,上一年,我的县里有八十四位饿死的百姓,我向邯郸上奏,请求降低这里的税赋,又告诉邯郸我这里的伤亡情况,邯郸因为我饿死百姓的罪行,罚了我两年的俸禄。”
“没有俸禄,我也没有办法救济百姓了,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了。”
赵括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各地出现饿死的情况,都是很少会给邯郸上报准确的数量,尽量往少里说,免得招来灾祸,也就这位,实话实说,连俸禄都给说没了。赵括对他说道:“我与国相魏无忌曾谈论过这些事情,请您放心吧,今年赵国会减轻徭役税赋,给与各地百姓修养的时间。”
赵禹点了点头。
赵括离开了这里,此处的百姓与韩人一同出城送别。赵括还是非常开心的,他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巡视已经起到了作用,在随后赶到的几座城池里,他看到了那些“改过自新”的官吏,看到了那些开心而害怕的百姓,百姓因为官吏的转变而开心,却又因为担心他们变回去而害怕。
赵括只是告诉各地的官吏,自己往后会常常派人在各地巡查官吏的情况,提拔有功劳的贤吏,惩罚害民的恶吏。而他的确是在思考这件事,如果没有针对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为非作歹,那是必然的事情,虽然贵族都有基本的道德操守,可是他们的道德操守里并不包括善待这些底层的小民。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名臣是因为受到百姓的爱戴而扬名的,更多的是因为爱士,因为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能让君王不受侮辱而成为名臣。在百年后的汉朝,认可了儒家思想之后,才涌现出了一批被百姓依依不舍的送别的贤臣,如今是不存在的。秦国最先设立了官吏的监察制度。
说起来,也不算是监察制度,只是县令必须要时刻注意各乡里的情况,而乡里官吏的政绩也与当地百姓的耕作情况息息相关,故而他们不敢像赵国官吏这样敷衍了事。
赵括如此前往赵国各地,除却要整顿吏治之外,更加重要的,是他想要看清这个时代,他脑海里有很多的制度,他想要用这些制度来改变这个时代,可是在那之前,他必须要非常的了解这个时代,哪怕是前身赵括的记忆,也没有太多关于百姓和乡野的情况,贵者又怎么会在意这些呢?
赵括大概是赵国又或者是全天下最为奇特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