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过后,两人驱车来到了北大。
半路上,他下车买了两桶高档进口奶粉,买了些水果。
还买了一个红包壳封了1200块钱。
之所以封这么多,那是因为那雯小时候差不多是自己第二个妈,帮着阮秀琴同志抱过很多。
最后买了一顶白色鸭舌帽戴自己头上,避免随随便便被人认出来。
虽然现在不是互联网时代,光靠报纸上的黑白模糊照片可能认不出自己。但他是个怕麻烦的人,能减少一些概率就减少一些概率。
有米见带路,很快找到了那雯家。
“呀!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们怎么来了?”
对于张宣的到来,那雯显得非常惊讶,随后就是非常开心地说:“算我小时候没白抱你,还记得来看我。”
张宣笑笑,里里外外打量一番住处。
房子不大,两室两厅,但很干净很整洁。
屋子里还有一个人,一通介绍,才知道是那雯婆婆,此刻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客厅里走来走去。
见他盯着孩子看,那雯解释道:“不能停,一停孩子马上就会醒,要这样抱着走来走去才能入睡。”
他问:“摇篮不行吗?”
那雯摇头:“摇篮试过,什么都不管用,这孩子好像全身长满了眼睛一般,不抱着就立马醒来,磨死人了。”
张宣无语,经常一抱就是几个小时,还不能停?这不得累死去?
随后他把准备好的红包塞进小孩襁褓里。
婆婆看一眼红包厚度就知道钱不少,顿时望向那雯。
那雯拿起红包不要。
两人拉扯一阵,张宣最后只得说:“我不是给你的,我来得匆忙,这是给侄女的见面礼,以咱们的关系就不要推来推去的了,显得生分。”
话都到这份上了,那雯也不好再推辞,只得把这份人情记在心里,以后多多照顾米见。
而这正也合了张宣的想法,米见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北大,当然是希望她多几个能交心的、能走动的朋友。
那雯和她婆婆都很热情,一个劲招呼两人,话题一直不断,气氛热烈。
不过米见三、四节课有课,不能久呆。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时,张宣和米见提出告辞。
那雯亲自送两人到楼下:“我等会就去买菜,中午来家里吃饭。”
张宣摇手:“别,伱别管我们了。陶歌你见过的吧?我等会要同陶歌汇合,有事要办。”
那雯是知道陶歌的,甚至对其背景都隐隐有耳闻,于是改口说:“那下次一定来家里吃饭。”
“行,你回去吧,我们走了。”
“诶。”
离开住宿楼,张宣先是把米见送到教室。
发现教室里的同学时不时分心瞄自己时,张宣顿时熄了陪着上课的心思。
对她说:“我到校园里四处走走,中午来接你。”
米见自然清楚教室里的情况,笑着说好。
离开教学楼,张宣一边散步,一路观赏北大高材生的面貌。
这可都是些高智商的人啊。
曾经他看过一个帖子,说像北大这种高校,女生只要稍微打扮,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要是长相过得去,就很受男生青睐。
带着这种探究的想法,张宣一直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搜寻。
不过还别说,还真就找到了一个,以他挑剔的眼光,这个是真心不错了。
走着走着,张宣忽然停了脚步,发现前面竟然是新闻学院。
望着进进出出的大门,他脑壳疼,难道这就是墨菲定律?
自己不想来,却被潜意识偏偏带着过来了?
要不走吧?
距离四月中旬还有段时间,自己现在不去见希捷也不算失约。
这般想着,转身就走。
只是他才走了两步后,又停住了,内心还是想见一见希捷的。
“是你?”
就在他犹豫不定时,左侧边来了两个女人。
其中一个就是跟他吃过几次饭的娇娇。
娇娇一开始狐疑地盯着他的侧影看,最后还是按捺不住心思走进瞧,到确认是他时,脸上布满了诧异和惊喜。
聪明地问:“你是来找米见的吗?”
张宣点头,说:“米见有课,我就到处逛逛。走到这里时想起了老同学希捷,希捷人呢?在教室吗?”
娇娇拉了拉已经目瞪口呆的同伴,对她说:“你先去教室,我等会来,记得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