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曹颙品级高,可因为太年轻,所以段知州心里原也不服气。
今曰与他相处半天,见他所行所言都围着民生百姓,不知不觉也收起小觑之心,正色道:“在新城周围,已圈了二十处,每处能开垦出良田三万到四万亩。到时只要按户籍名册,安置百姓一百户到两百户百姓即可。只是下官曾过去看过,新城只有南边五里外有河道,其他三面都没有水源。那边地势又偏高,若是不打水井,收成有限。”
听了这一席话,曹颙对这段知州不由侧目。
就是他自己,在新城修建后去过多一次,也没有想到水源这块。
他只是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想着能垦荒多少亩土地,安置多少流民。
段知州能熟悉民生,还能重视水利,有这样的地方官真是百姓的福气。
曹颙心中,不由生起爱才之心,看了他一眼,道:“既是如此,你就写个条陈出来。”
段知州听了,精神一振,道:“大人的意思?”
“既是千里迢迢地迁了百姓过来,总不能让他们守着一大片地,却吃不上饭。从河南运来的苞谷与地瓜种子,都是耐旱之物。可为了稳妥,每村还是多打两眼水井得好。”曹颙道。
可以说,今天两人都是意外连连的,却是也知道对方与自己一样,是能为百姓生计着想。
有曹颙这个户部堂官支持,段知州哪里还不敢干。
打井的话还太早些,地窝子的建造,却是迫在眉睫。
于是,知州衙门就开始忙碌起来。
腊月初三,衙门前的石壁上,就贴出了盖着知州大印的募工告示。
三天之内,就有六百多劳力报名。
踢出老幼,留下四百人听用,由知州衙门准备了铁锹、榔头,配发到众人手中。
至于监工,则用了知州衙门的属官,每人每天二钱银子,以自愿的形式报名。
到腊月十八,三千个地窝子就全挖完了,比曹颙预料的还要早上好几天。
只因为这次募工,是“按件”计薪,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干,生怕自己干得慢了,少挖几个地窝子。
搁在旁处,这样累的活,怕是早就有熬不住的。
新城这边,曹颙与段知州都是细心人,自不会出那样的纰漏。
募工上差,虽自备干粮,可衙门这边,也给预备了热粥与烈酒等暖身驱寒之物。
当这些人美滋滋地衙门领了工钱后,少不得要添些的东西,使得这原本冷清的甘州商铺,也热闹许多。
此事,第一批移民已经到新城,住进了盖好的地窝子。每户按人口,也领了米粮等物。
一时间,皆大欢喜……京城,皇宫,养心殿。
雍正看着曹颙递上来的密折,其中还附带了甘州知州段青林拟的新城农事条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