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臣子与皇帝作对,别说是韩老贼这样的老滑头,就是他周必大一身正气都不敢。
更可悲的是,这还不是别的事,这种事情谁也不敢挑明了讲。
若传出去,大宋这个国家还要不要脸了。
就算不要脸,怕是天下各地民变会一场接一场的发生,和隋末没有两样。
“罢了,老夫累了。”周必大是真累了。
韩绛起身:“周相公,我韩家注定会在天下人眼中,作好人。”
周必大没接话,闭着眼睛靠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韩绛离开,周必大也没有半点反应。
走到门口的韩绛又转了回来,伸手在周必大屋内的博古架上摸了两下后开口说道:“周相公,晚辈这就告辞了。你不睁眼,不怕我偷你家东西。”
周必大依旧没理会。
韩绛也没再说什么,这次是真的离开。
韩绛由周必大的长孙,现任宣义郎的周颢从周家正门送到府外。
周必大呢,躺着床上很用心的思考着韩绛的话还在当今朝堂的形势,他在分析自已现在致仕是不是合适。
不过,周必大心里清楚,李潽与史弥远一伙认定自已挡了他们的道,何澹很有可能也加入他们一伙,那么接下来自已要面对的便是各种弹劾,甚至是诬陷。
想到这里周必大想起身,却是起不来。
这时其孙周颢入内,汇报自已把韩绛从正门送出府。周必大让自已的孙子扶着自已走到书桌旁,书桌上还有一封复抄的公文。
这也是对他的弹劾。
弹劾的内容是周必大曾经举荐与提拔的官员多有贪赃之事,有人借这个理由弹劾周必大。
若不是韩绛提到了官家那不要脸的事情,周必大肯定会让韩绛看这一份。
周颢磨墨,代周必大写了今年第三份致仕的上疏。
周必大签字落印之后,其孙扶着他准备回床上休息的时候周必大猛的发现,自已的博古架上有一格空了。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