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绛呢。
看热闹。
史达祖将一份名单放在韩绛案头:“少君,这是我们调查了朱门十子。”
韩绛扫了一眼名单。
上面写着:许升、王力行、傅伯成、杨至、陈易、黄谦、蔡和、刘镜、杨履正、张巽。
史达祖说道:“许升在淮南东路大案的时候已经被贬,但没死。我已经派人去查了,这十人算是优秀的,他们也有学生,每个十数人到上百人不等。朱熹还有其他的学生,虽然不怎么有名气,我也安排人去调查了。”
韩绛摇了摇头:“鼓动李潽去查,咱韩家在背后看着。”
“不好,此时应该与李潽共进退,再说打压朱熹对咱韩家有利。”
“随你吧,这是小事。”
在韩绛眼里,这确实是小事。
韩绛在意的是大事。
李洱已经南下,平江府刘锐的水师战船守住长江航线,运输船大半已经调往广州。
名义上是把南方的粮食运回来。
朝廷不知道的事,韩绛没想到的事。
李洱到了南边之后,头一天就开了杀戒。
别看李洱已经不年轻,可关键的时候刀子还是很锋利的。
邕州城。
这里的知府事叫刘德秀,之前知过重庆府。
原本应该回临安任职的,结果却被发配到了邕州这个偏僻的地方,他得知韩侂胄在赵汝愚面前退让,便不再力争,留在邕州等候机会。
李洱来了。
刘德秀肯定是大礼出迎。
李洱见到刘德秀额头上竟然有一道伤口,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后院不宁?”
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话,刘德秀却是叹了一口气:“让人给打了,却还没办法。”
李洱停下脚步:“谁?”
刘德秀也停下了,开口问:“将军久在长江以北作战,对西南的事情不怎么了解,可有听说过自杞国?”
李洱摇了摇头,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