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东海县最高的官是等同于正七品的东海舶司海州码头经营使管着。
“郎君,这里有十八条河直入大海,有大小四十多条河流汇聚在这里,去年秋天这里收梨一千四百万斤,九百万优质的梨制成罐头,其余的成为果干或是果酱入库。”
柳木站在高高的箭楼上,远远的看着那一个又一个的坊区。
“郎君,二十一与二十二号坊,下官已经命令暂停建屋。下官管理的这个码头光靠梨肯定不够,所以下官增加了木器、果脯、磨粉等工坊。近日舶司那边有文书过来,下官准备将二十一与二十二坊变成织工坊。”
柳木追问:“所织布匹如何分配,可有考虑过?”
“这里所需的布匹极多,文书的意思是让下官这里补充外销所须。下官安排招商,却得到了海量的订单,从这里往内陆五百里的州县,麻布订单是下官这里预计产量的四倍。”
柳木与这位经营使同时苦笑。
经营使为难在于,他建坊、招商得到了沂州、海州、楚州三地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招商一项,前来这里投资建坊的商人无数。
这是好事。
可这些商人听说这里建布坊,他们买布多是从江南买,这里相比江南要近的多。
更愿意在这里买。
所以东海县经营使为难之处在于,这里的州府还有商人支持了自己的工作,眼下他们需要布匹,自己也不能不答应。
柳木却是另一种感觉,大唐的内需开始被激活,估计很快就到进入一种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之中。
柳木问道:“有没有发现以次充好,或是以假充真的事件。”
“一直在严查,工部、户部都有公文发现,东港舶司也特别追加了公文。制假者最重会全家贬为奴隶,轻也是罚巨款。”
“噢。”柳木没想到处罚这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