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问倒王浩?丁志强:为了不做研究,我把问题解决了!

其他三人一起沉默,旋即不约而同的竖起大拇指。

……

丁志强确实是在想陈蒙檬的问题。

他不是在想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打算提前想一个‘看法’,以他对王浩的了解,下一次遇到肯定会被问“小丁,你怎么看”。

到时候,怎么说?

实验室上下都知道,王浩在研究‘质量点湮灭’的理论,若是说‘没什么看法’,肯定会被拉着一起研究吧?

“不行!”

“要提前想个对策,否则肯定会被拉着一起研究。”

“即便是和保罗、海伦一起工作,也不要和王老师一起工作。那样压力好大,而且完全失去了自由……”

“一定不行!”

丁志强回到办公室以后,就开始了苦思冥想。

另一边。

王浩确实是被问住了,但他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就只是顺着‘零态能量’的设定,去解释‘质量点湮灭’问题而已。

他反倒很高兴。

这说明了学生的成长啊!

在对于‘质量点湮灭’问题的研究上,王浩也感觉是很苦恼的,他是公认最顶尖的物理学家。

不管是实验物理、理论物理,都被给公认是世界第一人,因为他开创了湮灭理论的方向,并做了一系列研究,打好了坚实了基础。

但实际上,他最初所做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真实的实验发现,湮灭力提出也是因为‘确定存在’。

既然是‘确定存在’,系统就会反馈正确信息。

这就好像是做一个数学题,数学题有明确的答案,自然就能够反馈出正确的结果。

如果没有明确答案呢?

那自然就不会得到任何结果。

纯粹理论物理就是一门‘没有答案’的领域,涉及到‘不是事实存在’、‘只是纯理论’的时候,就无法反馈得到正确的信息。

现在‘质量点湮灭’的研究,就属于‘纯理论’领域,因为微观是看不到的,即便是‘能量是什么’、‘粒子是什么’等最基础的问题,也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陈蒙檬和丁志强提出的‘能量素数化’,就是最典型的纯理论物理研究,最最微小的能量单位当然不是素数,也不可能是数字。

‘能量素数化’,也只是以数学手段,帮助去理论各种现象而已。

同样的,‘零态能量’也是理论,是基于物理现象以及数学表达的想象,可以理解为‘一种设定’。

这种研究自然没有确定的结果。

理论物理,就是用数学手段去解释物理,让各种无法解释的现象,能以一种数学方式映在纸面上。

所以物理学界才会有各种理论。

一个现象,这样可以解释的通,那样也可以去理解,只要没有被证伪的物理理论,哪怕内容说的再夸张,都不能说是错误的,区别只是能获得多少认同而已。

实际上,国际物理学界对于一个理论的认同,并不是基于‘有多大可能是真实的’,而是其底层的数学基础。

当一个理论拥有充足的数学基础,就很容易获得大量学者的认同,曾经的弦理论就是如此。

弦理论的十一维度空间、膜宇宙等理论,内容实在是无比夸张,但依旧有很多物理学家,专注于对这些永远无法证实理论的研究。

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并不在意理论内容,在意的是底层数学逻辑。

那是美轮美奂的数学。

“零态能量的解释行不通,还是要再想想。”王浩思考着,“看来还是要找保罗、陈蒙檬等人一起想……”

“一起研究。”

“大家的想法多,单靠我一个人,很难啊!”

王浩有一大堆工作要处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核聚变装置在外发电设施的建造问题,核聚变中心反应装置已经建好了,外围也在不断建造发电设施,但唯一敲定细节的建造方案,就只有‘蒸汽发电’。

‘蒸汽发电’,是最简单、直接并且技术成熟的发电方式。

其原理就是利用核聚变散发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水变成了高压水蒸气冲击产生动力再转化为电能。

这种发电方式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如果用在核聚变发电上,效率就会变得更低,核聚变装置内部是氘氘聚变反应,而氘氘聚变反应产生的纯热量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都是释放中子和其他粒子的能量。

如果只靠‘蒸汽发电’,最多只能勉强实现正收益,要提高效率就必须要补充其他发电方式。

核聚变装置的设计方案中有三种发电方式,其他两种分别是利用‘中子以及α粒子冲击截面发电’。

这是独有的发电方式。

王浩对托卡马克装置内部磁场环流的改进方案,设立了一个‘磁场循环出口’,内部高压、高热的粒子就会不断冲击出口,成为一种全新的发电方式的同时,也能把制造出来的α粒子有效排出。

因为是全新的设计,全新的发电方案,即便是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建造,还是遇到了不少小问题。

王浩需要给出个人建议,也需要调配相关的实验室,让他们进行一些实验来做验证。

另一种则是等离子体发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