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三位老师对视一眼,黄觉民笑道:“很有自信嘛。”
李想:“年景不好的时候,家里有粮,心里就不会慌。我现在虽然年景不好,但是以我的能力,我不需要为未来慌张。而且,我今天能坐在这里,坐在三位老师面前,相信在三位老师心里,对我也是这样想的。”
黄觉民说:“有自信是好的,我们确实很欣赏你,也深入了解过你平时的表现,所以才给你这个机会。这里是文学院,所以对你的语文会更关注一些,你的高考作文,也就是这篇《万花筒》拿到了满分,可见你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更难得的是有想法,有思想,能给我们讲讲你写这篇《万花筒》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吗?”
高考作文的题目讲的是一位老人摔倒在路边,人们围观,有人认为要扶,有人认为不要扶……试卷要求考生从这个材料中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李想写的是《万花筒》,万花筒就是小孩子玩的那种,拿眼睛往里看,能看到千变万化的不同景象。“老人摔倒在路边”就像是一个万花筒,能从中窥探到人性的多变和社会的复杂性,既窥探到路过的人群,也窥探到“摔倒的老人群体们”。
听完李想介绍,黄觉民面无波动,看不出喜怒。
接着三个人陆续问了一些问题,应该是早就拟好的问题,三人轮流发问。
黄觉民是文学院的副院长,他身边的另外两位,一位是招生办的主任,一位是外语学院的副院长。
那位外语学院的副院长甚至和李想用英语口语交流。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小时,三人交头接耳商量一阵后,外语学院的副院长离开了,只剩下黄觉民和招生办主任。
黄觉民说:“最后一个问题,一周前开车撞你的人已经宣判了,你知道吗?”
“知道。”
一周前“608案件”宣判,犯罪嫌疑人以故意杀人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死刑。对方提出了上诉,所以现在还在挣扎。
这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上诉驳回判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案件很清晰,证据有力,不存在任何翻盘的可能。
黄觉民:“对方的情况相信你也有所了解。”
李想点点头。
“你恨他吗?”
李想点点头:“当然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