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主任为什么在某些时候会不做声,教职工们为什么那么积极的传递讯息,无非都是算计。
学生中间总有能看出点苗头的,冷嘲热讽搬上来,看看你们那些心眼都用到什么地方了,看看万长生,人家趴在玻璃上专注的表情,那才叫心无旁骛。
也就怪不得人家会平步青云,有些人一直只能在烂泥坑里打滚,还自嗨得要命。
万长生确实被眼前的篆刻大全深深吸引了。
他在老荆头那厚厚的印章书鉴上已经看过这些被摹下来的印,但在原迹上看见原印,感受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特别是这几幅作品的印章太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呢,王献之的《中秋帖》原文只有22个字,竖着三行,十几厘米宽,二十几厘米高的内容,硬是被乾隆皇帝装裱加衬,在左右一点点增加幅面,各种评论、诗词、配图,扩大成几米长,其中还有巨大无比的俩字“至宝”!
可能晚上紫禁城里不好玩,又可能是乾隆大叔实在是太喜欢这张字帖,反正拿出来看一次就多点东西,久而久之就成了这样。
贴文中心的地方,被点赞狂魔盖章盖得跟老爷们儿拔了火罐的后背一样密密麻麻。
对摹印专家来说,这是宝藏。
对书画欣赏者来说,简直会产生密集恐惧症。
以万长生这种千年家传底蕴的少爷,见过可能很多从不是文物都慢慢变成文物的书画,可也没见过有这么多章的。
难免会嘀咕,乾隆皇帝当年是嫔妃太丑,还是公务太闲,就没有其他爱好消遣,成天都用来点赞么?
老荆头舒坦极了,带上万长生一枚枚印章慢慢分解讨论,顺便再探讨跟万长生这次那枚“虚实相生”的印上面,还有什么值得改进探讨的。
说到这个,万长生自然是把价值珍贵的鸡血黄印给带在身上,拿出来给师父品鉴。
师徒俩就在游客羡慕的目光里,靠在展柜边慢慢探讨授业。
几位小伙伴也算是沾光,起码不用跟游客那样计算人数、不能长时间逗留,也心满意足的看到中午下班。
自然是拍了照片无数、发朋友圈无数。
按照老荆头这大半辈子的工作习性,不疾不徐的回院子吃饭休息,上班再来是标准作风。
可自打有了万长生这徒弟,每回来都跟打仗似的风风火火。
偏生又能做出他喜欢的作品。
所以也跟着徒弟争分夺秒,中午都不想穿过小半个紫禁城回食堂了。
还是万长生念着自己的小伙伴,说回去看看他们的情况。
才带着小伙伴又会合。
结果钟明霞已经被年轻的文物修缮组们包围,还说一看就知道她是万长生的朋友!
现在感觉万长生身边出现美女的频率,已经让大家习以为常了。
可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国画系的小伙伴吃惊的把手机拿给万长生看:“有人加我,说是系上新来的篆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