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还是拿破仑三世在清除异己,利用战争的机会,换掉了部分高层军官。
这种人事调动,在短期内不可避免的影响士气,新的军官上任,也需要时间磨合,短期内法军的战斗力就降低了。
在巴尔干半岛上,这支法国远征军的士气不高,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也因此打了折扣。
基于这些因素,总参谋部认为现在他们的战斗力现在比不上英国人。
这个也不是绝对,如果这些法军将领指挥能力更强,也可以弥补这个差距,毕竟英军的指挥官都是一群菜鸟。”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份战斗力评估,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要是完全当真了,就准备被打脸吧,战场上千变万化,军事上一直都有一种说法——以弱胜强。
弗朗茨笑道:“这么说来,这次会战双方还是势均力敌,短期内无法分出胜负了。
如果希腊人给力突然爆发,偷袭了联军的后勤,联军要是猝不及防,俄国人的胜算反而更大?”
外交大臣梅特涅开口解释道:“陛下,希腊人恐怕是指望不上了。
尽管他们为了利益,选择了和俄国人结盟,但是希腊政府不希望和英法为敌。
他们希望和我们一样,只是和奥斯曼帝国开战,在英法和俄国人的战斗中保持中立。
这次会战中,希腊人怕是没有胆子袭击英法的后勤线,他们就算是参战,也只会对周边的土地下手,对大局来说于事无补。”
除了感叹一句猪队友外,弗朗茨也无能为力。
奥地利没有出兵和英法k,那是巴尔干半岛上能够支撑作战的大军数量有限,毛熊的士兵就占满了。在增加军队人数,后勤就完蛋了。
还有战后的利益分配。现在奥地利的主要贡献是后勤,那么战后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分配利益,俄国人出了最大的力,拿到最大一份儿好处也是合理的。
要是奥地利充当了主力,俄国人现在想要的利益就无法全部吞下去了,这是沙皇政府不能接受的。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奥地利有实力可以中立,英法就算是再怎么不爽,也奈何不了奥地利。
换成希腊人就不同了,英国人不介意顺手教训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小弟。小国一旦站队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不要指望英法会听他们解释。
希腊人正确的做法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蛇鼠两端,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他们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说道:“那我们就再等等吧,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的铁路已经开始铺设轨道了,年底就能够通车。
慕尼黑连接萨尔茨堡的铁路,也完成了路基施工,从技术上来说,这一段铁路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铺设临时轨道。
就算是敌人鱼死网破,堵塞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后勤问题同样可以解决。”
南德意志邦国的军事实力,弗朗茨不担心。不管这些邦国政府如何努力,都架不住底下的带路党多。
统一的话题已经被炒热了,这个年代大家还不知道一个词——舆论绑架。可实际上这些小邦国的中下层民众,大都被舆论给影响了。
在奥地利军队打过来的时候,这种观念会瓦解军队的战斗意志。投降的人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们不是在投降,我们是在为国家统一尽自己的一份力。
唯一的风险就是后勤,巴伐利亚政府选择鱼死网破,直接堵塞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奥地利军队只能靠陆路运输后勤补给,那就令人头疼了。
等巴伐利亚国内的铁路通车是来不及了,不过没有关系,还可以变通一下,在已经完成的路基上铺设临时轨道。
因为地形的关系,这种短距离铁路可能只有几十公里、十几公里、甚至是几公里的小段,无法连接起来。可是弗朗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总比没有好。
中途倒运物资再麻烦,也比用人力肩挑背扛要快。战场上面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黑山公国的接力赛运输模式,奥地利也可以效仿。
……
巴尔干半岛
战争已经进入了僵持阶段,俄国人无法击败联军,联军也奈何不了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