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常在清晨踩着上课铃声混在一群孩子中走进校园,又趁人不备躲在某个暗处的角落,听学堂中咿咿呀呀的诵读声或是教鞭碰在黑板上的哒哒声。
有一次他听得过于入神,连身后的脚步声都没发觉,直到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他才惊觉的回头。
身后是一个穿着笔挺中山装的男人,带着厚厚眼镜,唇角有着和善的笑容。
是这所小学的校长,姓于,小小詹认识。
后来的后来,小小詹在于校长的帮助下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成了小詹同学,他脖子上那块用隔壁张婶红衬衣裁剪的破布也换上了崭新鲜艳的红领巾。
于校长表示,只要小詹同学一直读书,他就会一直支付他的学费,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后詹长松记得那天他心中第一次有了高尚的向往。
两个人拉了勾、盖了章,起誓发愿谁变卦谁就是小狗。
可,于校长当了小狗,被迫的。
两年后他在出差途中舍身救人不幸去世。记得当时报社、电视台都对于校长的事迹做了报道,说他一生资助了很多孩子,是一名社会主义好校长。
小詹同学每年都会去于校长的坟头骂他小狗,然后再给他鞠三个躬,放一碗大酱、一捆大葱,于校长爱吃这口,他一直记得。
詹长松只上了三年学,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于校长。小学毕业后,他已经十五岁了,小有身家的他正式成为一名货郎,倒买倒卖,一直做成了小超市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