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十八

随随回到禅院后,茶里的药劲堪堪过去,春条缓缓醒来,看了一眼天色,吓了一跳:“呀,日头都西斜了,再不回去城门都要关上了。”

说着连忙爬起来整理被褥。

随随道:“不急,我看过时辰,能赶得上。”

两人出院子,找那知客僧会了茶点的帐,知客僧捧了一篮柿子来,给随随道:“小僧看两位檀越喜食柿子,摘了一篮与檀越带回去,两位莫要嫌弃。”

随随道:“阿师太客气了。”

知客僧道:“敝寺少有人来,后头林子里结的柿子多,吃也吃不完。”

随随向他眨了眨眼睛,笑着接过:“那就多谢阿师了。”

知客僧双颊一红,神情有些诚惶诚恐,低下头不敢看她。

春条从随随手里接过篮子,主仆两人向那知客僧道了别,便离开了山寺。

那知客僧在山门外立了许久,直至主仆俩消失在视线尽头,方才长揖至地。

入城时已是薄暮,在响彻长安城的暮鼓声中,马车辘辘地向城南驶去。

回到山池院,天已全黑了,廊下点起了风灯。

高嬷嬷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春条有些不好意思,随随道:“我们吃了点斋饭,我有点乏,就睡了一觉。”

笑着指春条手里的篮子:“我们带了柿子回来,嬷嬷尝尝。”

伸手不打笑脸人,高嬷嬷努努嘴,没再揪着不放,一边张罗饭食,一边絮絮地问着佛会的盛况。

随随洗净头脸,换下衣裳,拿出寺里求来的平安符给高嬷嬷。

高嬷嬷道:“可替殿下求了?”

随随名义上是去替桓煊祈福的,当然有他的份。她掏出来给高嬷嬷看,这一个与旁的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用的是银灰色的绢布。

高嬷嬷翻看着绢布小袋,嫌弃地皱起眉:“你就这么献给殿下?”

随随诧异道:“不然呢?”

高嬷嬷乜了她一眼,有点恨铁不成钢,要说这女子吧,狐媚是真狐媚,但似乎天生少根筋,不知道怎么讨人欢心,好似压根没有讨好人的念头。

老嬷嬷“啧”了一声:“殿下从不用外头针线的。”

随随道:“那就劳烦嬷嬷换一个袋子装起来给殿下。”

高嬷嬷简直想扒开这女子的脑壳,看看里面是不是实心的。

她是不指望她自行领悟了,直截了当道:“娘子莫如自己绣一个,方能显出心意来。”

随随道:“我不会做针线。”

她说的却是实话,她三四岁被送去边关与父亲生活,母亲留在京城为质,身边没有女性长辈。

嬷嬷得了她父亲的示下,凡事都不敢拘着她,别家小娘子拿起针线的年岁,她拿的却是小弓和开刃的刀剑。

“不会可以学,老奴可以教娘子。”高嬷嬷道,在她看来,女子不会女红,就像人不会拿筷子吃饭,都是难以理解的事。

随随倒是不排斥女红,因为从小没机会拿针线,看别的小娘子飞针走线,还有些艳羡——她甚至曾想过穿上亲手绣的嫁衣出现在那人眼前。

她点点头:“那就劳烦嬷嬷了。”

翌日大清早,高嬷嬷大清早便抱着几个卷轴来找她,展开全是刺绣纹样图案的粉本。

随随颇有自知之明,挑了个简单的竹叶纹。

高嬷嬷替她配了烟灰色的水波绫作底,手把手地教她怎么穿线,怎么起头,怎么运针。

随随听得仔细,学得也认真。

她拿着绣绷坐在廊下,慢慢地穿针引线,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对温柔含笑的眼睛,不由生出些恍恍惚惚的错觉,手上的丝线也仿佛变作了一缕缕的思念。

高嬷嬷在一旁看着,见她微微低头,紧抿着唇,专注又笨拙地穿针引线,美目中流淌着款款的情意,心里不觉有些不是滋味。

这猎户女虽生得狐媚,这段时日看下来倒是个本分的,最要紧的,待齐王殿下真是一片痴心,掩都掩不住。

但凡是个好人家的女儿,能进王府做个侧妃,这辈子也算有靠了。

只可惜她身份低微,偏又生得这副天姿国色的模样,将来的主母真能容得下这样的人吗?

若是王妃不愿她入府,齐王殿下会为了一个替身往新妇心里扎根刺么?

保不齐就给些财帛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