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风简单两个字:“很少。”
记者又问:“那您是有意去维持这样生活上的极简吗?”
“潜意识里也许是,艺术创作是站在悬崖边的,现实的生活、情感、琐事,对我来说可以观望,但不能沉浸,它会毁掉创作者的想象力。”
苑之明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他对古长风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兴趣,他回忆自己的成功史,反而更让人觉得讽刺。
“那是什么契机,让您辞去了美院老师一职,决心跨足艺术商业和设计领域呢?”
“生存吧,艺术家需要生存,除了在拍卖会上被买卖之外,应该有更多的生存方式,学校的环境无法进行这样的探索。”
“听说您近年还在大力扶持新人,以及探索更多的艺术商业化模式?”
“是的”,古长风点头说。
苑之明望过去,听见他继续道:“不说达则兼济天下,也想为后来的人铺一点路。我这几年确实在做这样的事,联通艺术和商业市场,实践一套可以运作的规则,让年轻艺术家有更多空间生存,能够顺畅完成商业转化……”
除去那些空话,听到这里,苑之明肯定的是,他和李一恺的愿景几乎完全一致——但方式大相径庭。
古长风的目光转向他,说到最后指了指:“那边站着的,就是一位我近期很欣赏的新人画家,我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帮到他。”
苑之明低头,没有躲过闪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