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当年我和你爸上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我们经济条件都不好,他总是想办法去外面接美工零活,接到了也不独吞,总是拉着我们一起挣钱。”

“他经常说起”,苑之明说,“说自己是学校的包工头。”

“对,他凭借这些,也算是个风云人物”,邱鹤笑了:“后来,我们有一个老师极力劝他,让他不要把时间都用在这些小事上,要积累作品,目光长远。”

苑之明点头:“这些话,多半我爸不会听吧?”

“听,当然听”,邱鹤却说,“你爸爸年轻时也是很有冲劲的,而且那个老师虽然年轻,但是功底好、混得开,他说话对我们来说很有威信,那一阵,我们停了很多零活,便跟着他画主题作品,去参展参加交流会。”

邱鹤仰头看灯光,三十年前的碎片渐渐清晰,他自嘲笑了:“我们两个,总觉得自己有些天分,都很想闯出名堂。”

在苑之明的记忆里,苑松青不和人比,不与己争,工作是为了赚钱,写字画画是为了高兴,最多对儿子有些不切实际的盼望。他从没提到过这样的过去。

“后来呢?”苑之明问。

邱鹤没有看他,依然望着虚空中的地方,似乎穿透这些,可以看得见过去的种种:“后来这个老师名气越来越大,却是他先把时间都用在了交际联谊上,那时候没有现在经理人这些职位,我和你爸爸就开始替他分担这些……”

苑之明不易察觉地皱了下眉,邱鹤看他:“是,这就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但是那时候我们年轻,他又很会鼓舞人心,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其实是在厚积薄发。”

“第一次察觉到不对,是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个人展,但是那一阵他没有时间画新作品,主题作品也不完整,他就提出,让我们两个替他分担一部分。”

“没人愿意做他人代笔,但不知道怎么,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又觉得这场展其实就是属于我们三个人,如果成功,我们与有荣焉,失败,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你们同意了?”苑之明问。

“同意了”,邱鹤说,“我画了三幅,拿出两幅以前的画,你爸爸则是直接承担了一个主题。”

苑之明遥遥朝着病房看去,他想到苑松青摄影、写字、画画,偶尔也有朋友邀请他参展,但是全被他摆手拒绝,只笑说自己不够格;又想到那时赵凯思被迫为大师“代拍”,苑松青替他义愤填膺,却对自己的遭遇只字不提。

“这种事,有些人年纪越大越不在乎,我们是越老愈发觉得不齿”,邱鹤说。

“那他”,苑之明看着苑松青的影子,又说:“你们,是因为这个,所以不再画了吗?”

邱鹤轻轻摇头,无奈笑了一声:“画展很成功,成功到我们没有时间反思,当然,也是我们自己的蒙昧和迟钝,只顾着庆祝和幻想未来。”

“直到,这件事被传开。”

苑之明的瞳孔放大,他隐约觉得这件事比自己以为的还要影响深远,邱鹤在这个时候同他聊起,也不只是怀旧而已。

邱鹤自顾自说:“我们那老师风头正劲,这个圈子派别之争这么严重,被人抓把柄不罕见。只是好在当年媒体不发达,他也没到举世皆知的程度,圈内的传言很容易控制。”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要我和你爸爸,去承认是我们嫉妒加上喝醉,自己说了谎话。”

“他很擅长威逼利诱,说如果答应了,我们只会被人骂几句冲动无知,但是依然能借着他的光成名,但不答应,大家一起背着污点——他还可以凭着现有的名声再拼一拼,我们就很难翻身。”

苑松青和邱鹤在诱惑和威胁间挣扎,挣扎间,那些被麻痹的底线和尊严、被巧妙隐藏的利用,也渐渐破土而出。

以他们的年纪阅历,也许很难在当下清晰分辨,但仅凭借着直觉,他们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搭乘这条偏航的船。

“我们决定拒绝,也劝他大事化小。但是很失败。”

当年学校分配工作,决定权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老师手里,他原形毕露,直接以此作为要挟,苑松青和邱鹤都有经济压力,即使在书画圈无法继续,也必须找到工作糊口养家。

“我有弟弟妹妹要上学,你爷爷长年在病床上”,邱鹤闭了闭眼,“两难间,你爸爸觉得这件事源头在他,是他一开始拉着我投入门下,于是他抢了一步,去找市书画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揽下了所有错误。”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苑之明所熟悉的——邱鹤去往静海文化馆工作,不再提笔,但从事着艺术行业;而苑松青断了自己的后路,转行摄影师,打了很多年零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