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暗自总结 江东臣服(4k)

东晋王朝内部主要有世家大族掌权。

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氏了,家主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和从兄王敦一内一外,执掌东晋大权。

王氏在东晋的权势高到什么程度?

王敦起兵叛乱,要求废掉皇帝,自领扬州牧,几乎把皇帝当成玩物。等到病逝军中后,才有人敢清算。

但论罪清算,也只是论王敦一个人的罪而已,无法波及王氏的其他族人。

王导不仅全身而退,还依旧掌握权势,深得司马睿的信任。

在司马睿死了之后,王导更是托孤重臣,辅佐晋明帝司马绍。

这种谋反却能保全家族的例子,也唯有在东晋王朝有机会出现。

在神州世界。

同样是司马绍和王导主掌朝政,陈郡谢氏虽然有谢安、谢玄这样的名臣名将,但动摇不了王导的地位。

在历史上,谢安为什么要隐居东山,

为的就是避免遭到其他家族的打压,等到名声极大,无法抑制打压的时候才出山。

有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谢安在司马绍的心中,只是第二档次的人物,

而谢安谢玄,显然也没有为东晋王朝赴汤蹈火,付出性命的心思。

他们又不是王导,和东晋绑定的太深已经无法解绑。

在东晋有了覆灭危机的时候。

谢安自然选择保全家族。

还是那句话,如今神州世界诸侯林立,并非原历史那样唯有东晋一个正统汉人王朝无法选择。

在有选择的时候,聪明人,尤其是拖家带口的聪明人,绝对不会在一条绳子上吊死。

此时的谢安,便做出了对家族最有利的选择。

听到家主的决定,旁边的族人也都暗自点头。

他们都听说过淮王的名声。

虽然淮军治下对世家豪族并不友好,但也不是绝对的排斥禁绝。

据说原历史上的东吴名臣步骘,早早的就投奔了淮王,成了主掌军务的重臣之一。

有了这样的例子,自然能打消他们的某些担忧。并且,他们陈郡谢氏自有家风,并非是那种只知道依靠家族的膏粱子弟。

“若是投奔淮王,家主不妨给幼度传信,若是能让幼度和家族一起投奔,淮王必然十分高兴,对我家更加重视!”

旁边的族人提醒道。

谢安微微点头,笑道:“这都是应有之义……”

此时。

除了朱元璋和谢安之外,还有不少顶尖的君主和擅长望气的名臣推算出了江南的情况。

中原、关中、河北的众多君主,对江南的情况只是略有兴趣的扫了一眼而已,并没有太过关注。

没办法,距离太远了。

在以灵石为能源的交通工具没有推广爆发,缩短各地交流距离之前,也就中原和江南有些交流,其他的地方想要和江南来往,无比的艰难。

各地的君主都有强敌在侧,即便是远交近攻,也不会远到江南。

关注江南情况的,也只有在江南地界出没还没有投奔君主的名臣大将,以及南陈、南宋、大明这几个势力而已。

刘裕在南方的名声,仅次于朱元璋。

如今战死沙场,震动八方。

这些消息此时只在九阶强者中流传,不过只要过几天,这个消息就会传遍南方。

……

击败强敌,夺下城池。

王景和淮军的众多将校,在这时候反而比大战的时候更加忙碌。

在进入常州城的第一时间,王景便连续下达了两个军令。

首先派傅友德、张蚝率五万精兵立刻北上截住从江阴撤走的刘宋大军,绝对不能让这支兵马返回丹阳。

其次则是派出贺若弼、宇文成都、甘宁,让他们同样率领五万精锐,一路奔袭,绕过沿路的各处城镇,直接兵临丹阳城下。

群龙无首,并非天下大吉。

刘裕没了,让刘宋失去了根基,

但刘宋还有刘义隆、刘穆之!若是给他们反应时间,调动周边散落的兵马,想要拿下丹阳就要多费两三倍的功夫。

在这时候,就算淮军的兵卒经历了一场厮杀身躯疲累,也要再次出发,抓住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