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训练精兵 儒将练阵

如今大夏王朝的众多文臣当中,除了沉翼、步骘这两个投奔比较早的元勋功臣外,王景最欣赏的人,便是高熲和张居正。

其他的顶尖文臣,如谢安、李善长、胡惟庸、顾雍等人,多少都差点意思。

高熲能文能武,不仅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能指挥数十万大军,也能辅左君王处理内政,调和阴阳。

张居正无法带兵,但他在处理政务方面,几乎达到了文臣的极致。

王朝的律法、吏治、漕运、河工,官员的调整,都驾轻就熟,把事情办得非常圆满。

以后的政务省五位大学士,王景已经暗中定了张居正。

殿内的众多臣子,都是心思机敏之人。

在听到王景对张居正和谢安的安排后,都有所明悟。不过他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谢安和张居正都不是无名之辈。

在其他王朝,这样的顶尖人才前去投奔,必然是高官厚禄,待遇甚至比大夏王朝还高。

现在只让他们担任国子监祭酒和秘文监主事,已经有些低配。

要是待遇再低,传出去大夏王朝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

“至于陆逊、韦睿,谢玄、檀道济等人,孤有意在大军之中训练精兵,可以请这几位前去练兵,精兵练成,估计就到了继续向外扩张的时候!”

“届时他们便可带着练好的精兵,随军征战,立下功勋!”

对于武将,王景就没有耗费太多心思。

因为武将想的非常简单,那就是拿军功说话,若是没有军功,就算是天王老子进了大军,底下的兵卒也会有所不服。

不久前投奔而来的众多武将,檀道济、陆逊父子。韦睿都是出将入相之人,并不会为了一时半会儿的待遇而发怒。

只要王景心里有他们的名字,以后对外征战的时候给予他们立功的机会,他们就没有任何意见。

“陛下英明!”

高熲听罢,出言赞叹,让陆逊、韦睿等人练兵,正好和整编大夏的战兵一起行动。

“嗯,今天就先说这些事,大夏新立,千头万绪,事务繁杂,这段时间就劳烦诸位爱卿多费一些心思了!”

王景捏了捏眉心,说道。

沉翼、高熲等人连道不敢,看到王景没有继续说话,便纷纷告退。

就如王景所言,眼下大夏王朝各种事情,不仅需要王景不断的翻阅各地奏疏,调整各地驻守兵马,他们这些臣子,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也是多不胜数。

现在王景又吩咐了设立行省,选拔官吏填充各地,调运粮草辎重前往三大总管府……每件事都需要中枢六部不断的运转。

在六部和地方官吏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沉翼还上奏,请再开科举,进行恩科选士。

历史上,但凡皇帝登基或者需要天下欢庆的时候,皇帝都会下旨设立恩科,以此来丰满属于自己的羽翼,拉拢天下士子。

大夏王朝新立,也需要设置恩科,来吸引大夏各地以及周围那些士子、读书人的投奔,在四方传播大夏王朝的名声。

如今王朝共有七大行省,其中三大行省刚刚设立。

光是各地府县、乡镇所需要的官员、吏目,就有数千,只凭提拔原有的官吏填充远远不足,还有各乡镇的巡检、镇长,这些最低等的官吏,是大夏王朝皇权下乡的根基。

眼下正是开国之机,无论有什么困难,王景都要坚持这个根本。

不然等以后,那些士绅乡贤的力量壮大,王景再想让皇权下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在王景召见三省中枢重臣之后。

扬州的中枢和各地行省府县,就开始忙碌起来。

中枢首先传书各地,把王朝的最新政策告知所有官员,然后行文各地,吏部开始选拔官吏,礼部准备恩科。

工部抽调俘虏败兵,不断的组建苦工营,准备修建加快修建三大行省的道路,继续建造云车。

刑部和秘文监联合修缮大夏王朝的律令和刑罚。

中枢新设内务府,组建商务司……

地方上,在行省布政使和知府、知县升迁调换之后,这些地方臣子也迅速的进入状态,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眼下正是立功表现的好机会。

三大行省刚刚建立,他们只要表现良好,政绩出众,就不用担心无法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