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得知录取结果后脸都绿了,声泪俱下地求他娘让他留在元市读个民办本三,然而惨遭拒绝,最后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准备收拾行李背井离乡。
七月底,沈虔差不多可以出院了,梁媛东拼西凑了一笔钱,只够买最便宜的几款假肢。沈示查了一堆资料,又去康复中心问了几十个人,认为还是得买个贵点儿的,便宜的款且不说质量怎么样,光看着那材质就让人觉得穿起来很难受。
晏少爷对这个想法很赞同,见沈小二又愁着上哪儿搞钱,便说自己这儿还有。
“你还有钱?”沈示有些担心,“你不会连读书的学费都不打算留吧?”
“怎么会,”晏白青从身后搂住他的腰,“等我去上学,学校还得给我奖学金的。”
沈示将小册子合上,偏过头蹭了蹭他的脸:“我这也算是债多不压身了?”
“你可以慢慢还。”晏白青摸了摸他手臂上的那片文身,“还一辈子我也无所谓。”
“那我得混得多惨啊。”沈示笑着叹了口气,“走吧,去康复中心,今天还是你送。”
晏白青在前几天拿了驾照,开了辆据说是上他家车库挑的平时没人开的小轿车,最近每天都负责接送沈虔去康复中心。
沈小二有意砸钱买个贵一点儿的假肢,沈虔却在逐个试过之后选了个价格适中的。
“这东西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三分货。”沈虔拍拍他的肩,“我觉得这个用起来就挺舒服的,没必要再往贵了买。”
“真的合适吗?”沈示有些不放心,“走起来好像没有刚才试的那款自然?”
“没差的,这刚装上呢,哪那么快。”沈虔有些无奈,“医生说了,从装上到行走自如至少得锻炼两三个月,你忘了?”
沈小二哪里会忘,医生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他记得比太太三番五次强调的重点还牢……之所以担心,不过是怕沈虔为了省钱而亏待自己罢了。
这俩兄弟一个赛一个地体贴对方,沈示纠结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遂了沈虔的意,并且信誓旦旦以后赚了钱要给他打条24k纯金的腿。
装上假肢后的沈虔无需再每天寸步不离地看护,沈小二便开始给自己找事做——新注册的培训机构已经运营了一个月,他想去看看情况怎样。
沈虔原本是想退出合作的,但后来投资的那位老板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在签合同时提出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原班人马来运营,因此沈虔就先暂时被挂了个教学总监的身份,负责课程规划这一块。
机构的注册名称是“博省”,取“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两个字,新场地租在y大附近,沈示在学校门口的一家奶茶店与学姐碰了头。
学姐看起来瘦了一些,两人交流了一下这段时间的运营状况,沈示才知道他们遇到了一些麻烦。
原先培训班还是小规模的时候,学生数量是饱和的,现在场地大了,课程量有所增加,学生数量虽然也增加了,但和预期的还有些差距。新的培训场地一个月就要上万的租金,如果下个月的学生数量依旧上不去,他们将会陷入亏损的局面。
招生这块目前是学姐在做,她也说了招生的难处——培训机构面向的主要是中学生,做的是文科课程的培训,之前还是小规模的时候,他们的师资、价格都比同类型的小培训班更有优势。但扩大场地后,他们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变成了一些口碑好的大机构。大的培训机构几乎都不愁生源,要么与学校合作,要么本身就有口碑,花一份同样的钱,家长们自然倾向于选择“老字号”,处于中间位置的他们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
“我们在考虑下个月要不要降低价格来招生。”学姐有些忧心忡忡,“这样或许可以从小机构那儿争取到一些生源,你觉得呢?”
“这样吧,学姐。”沈小二光听她的描述也不敢妄下定论,“我这两天做一下市场调查,具体看看是什么情况,回头再给你写一份方案。”
“……啊,”学姐愣了愣,又点点头,“行,那你尽快,八月就要来了,我们下个月的当务之急还是招生。”
沈小二向来是个办事利落的主,说要两天,实际上只花了一天多就将学姐说的问题给摸清楚了——博省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正如她所说,但沈示并不认为降低价格可以为下个月的招生带来优势。
“我觉得还是不能打价格战。”沈小二先拉了晏白青当讨论对象,将自己的判断一条一条地数给他听,“第一,突然降价的话,之前已经报名的家长肯定会有所不满。第二,暑假班基本上都是两个月的课程打包,现在想要找到多出来的生源不容易,而降价意味着盈利减少,如果还是无法达到预期人数,将会面临更大亏损。第三,我认为价格其实不是重点,重要的还是教学质量,中学生和小学生不一样,家长们对提升成绩有更迫切的需求,说白了,能提升成绩,让家长掏多少钱他们都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