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沈小二这话听起来挺像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谦辞,但实际上他的确就是这种性子,逼他越紧他就越能来个出其不意的触底反弹。

当然,我更愿意称这种性子为抖。

抖每天都往博省的办公室里跑,还自虐似的给每一个学生都做了本小册子——类似于他们高中时学校搞出来的《成长记录》,当时就没几个认真做的,沈小二自己也对其嗤之以鼻,没想到风水轮流转,当年没做的作业到了这会儿全部超级加倍,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沈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家长们无非是想要孩子进步才送的培训班,那么就应该让他们更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

那时候还没有微信,也不流行建什么班级群,所以他给每个学生都做了详细记录,每周通过电话和短信向家长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详细记录在小册子上,每个月给家长们发放一次。

把培训行业做成服务业,工作量无疑是呈几何倍数上涨的,但这种做法却出乎意料地受家长们的欢迎——中国式家长大多是这样的,他们希望能事无巨细地掌控孩子们的动向,又通常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总会“过犹不及”,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更得不偿失了。

此时沈小二这种老油条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毕竟和学生们年龄相仿,又没有授课老师那么强烈的存在感,因此在学生和家长两头都吃得开,于是便有了学生和家长齐齐叫他“小二”的盛况。

他一边连轴转地忙工作,一边还要忙着谈恋爱——晏白青去了学校以后每天都要给他打三五个电话,早中晚从不缺席,几乎都是踩着饭点,但却很少提起学校相关的事儿。沈示一度以为他与同学处不好关系,给他长篇大论了一堆“大学就是小社会”、“社会人要知道如何社交”,还给寄了好一堆当地特产,让他发给同寝室的舍友们,增进一下感情。

谁料特产刚寄过去没几天,那星期周末,晏少爷突然自个儿坐了飞机飞回来了。

当他在周六上午出现在博省的办公室门口时,沈小二差点儿怀疑自己看错了。

“你怎么回来了?”沈示愣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之后又突然有些紧张,赶紧压着嗓子小声问,“出什么事儿了吗?”

“哎呀!”迟到的高马尾抱着书从走廊里匆匆跑过,耳尖地听见沈示的话,便捏着嗓子喊,“状元肯定是犯了事儿被学校找家长啦!”

“去去去。”沈示一边作势要拿书拍她脑袋,一边示意她赶紧进教室,“怎么每次迟到都有你的份?”

高马尾吐吐舌头,又朝晏白青眨眨眼,这才甩着马尾扭进了教室。

晏白青的脸上挂着一点儿历经长途飞行的疲态,整个人却依旧散发着清爽的气息,他等走廊上的人都进了教室,这才把沈示拉到了尽头的楼梯口,亟不可待地将他抱了个满怀。

沈示有些头脑发蒙,也搞不清楚状况,下意识地用手在他的背上顺了顺。

“没事儿。”晏白青的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听上去像是刚睡醒,“只是想吃可乐鸡翅了,我就飞回来吃了。”

第109章

晏白青是坐周六凌晨五点多的飞机回来的,第二天下午三点多便又得赶着去机场。

他离开才不过半个月,却像半辈子没见面了似的,一整个周末都寸步不离地跟在沈示后头,连他在办公室里给家长们打电话都听得津津有味。

沈示一开始只当他是得了什么无法适应的分离焦虑症,又无奈又好笑,直到后来才总算明白他所谓的“想吃了就回来”是什么意思——才开学一个月,晏白青就在元市和首都之间往返了三次,仿佛两地不是隔着三小时的飞行距离,而是城际之间坐一小时汽车就能轻松来回,实在是一点儿异地恋的氛围都没有。

他第一次回来,沈小二又惊又喜,第二次回来,沈小二惊大于喜,第三次给沈小二打电话说自己过两天要回来,沈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位少爷,”他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你们的课业是不是一点儿都不繁忙,才能让你这么隔三差五地往回跑?”

“是不怎么忙。”晏白青在电话那头淡淡道,“多亏你给我挑的专业,一周也就五天课,一天也就六节课。”

沈小二不学无术,不知道一天的六节课共有十二小节,从早上八点半上到晚上十点,想当然地认为还没他们高中的课程多,那的确是挺闲,要不怎么说大学生活好……

于是他只能换了个方向入手:“看来你奖学金挺多啊?”

“一中发了两万,市里给了两万,大学给了四万……”晏白青一个个数过去,居然凭空数了十几万出来,“这些——全部可以用来吃可乐鸡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