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边吃边说着话。

“半个月后便是鲜鱼宴,你说这么些个镇,哪个镇能拔得头筹?”身穿青色衣衫的大叔率先开口。

身旁的那位喝了口面汤,答道:“我看那仙源镇机会挺大,去年不就是他们得了这第一。”

“可是,今年不是南面的东乡镇新开了一家酒楼,听人说那味道可是一绝。也不知是真是假?”

接话的那位亦是满脸羡慕,“不管是哪家都不是自家的,若是那头筹能被咱鱼米镇拔得,这来年的生活便会好上不止一程。”

两人愈说愈是羡慕,傅甜却听出了弦外之音。

仗着她看上人小,又无害,傅甜便晃晃悠悠凑了过去。

“两位叔叔,你们这是说的什么呀?”

青衫大叔看了她一眼道:“小姑娘怕是外来的吧。”

傅甜点了点头,。

“你有所不知,这春季祭祖之前,我们这地有一风俗,便是取得那最好鱼肉做成佳肴,供给春神庙。再由这春神庙留下春种,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这倒是稀奇了。

顺势露出好奇的目光,傅甜便听到大叔继续说了下去。

“你可别小瞧这春种。”

“怎么说?”

偏偏说起正事,这大叔又卖起关子来。

傅甜瞧上一眼,赶紧冲着刘大娘道:“大娘,再给我叔上十六个生煎包,外加其余餐费,等会儿我会付的。”

大叔给了傅甜一个上道的眼神。

“这春种可使庄稼收成更好,种出来的粮食品质也高。”

“但这春种也有品质之分,好的春种能滋润一亩地,时效长达十年之久,差的虽说也是一亩,但这时效仅三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