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同样也能。
“是,陛下。”
他只能躬身行礼,然后快步离去。
“杜卿,此奏疏可与众卿知晓?”
“回陛下,其中简要内容,臣已传达于诸位肱骨。”
“嗯。”
李纯面容凝重,扫视殿中百官。
“诸卿可有退敌良策?”
百官们眉头微皱,不知该作何答复。
实在是此事太过突然,没有一丝预兆,所以他们没有丝毫准备。
匆忙之间,也难以想到什么办法。
见众人都默不作声,李纯脸上流露出几分失望之色。
泱泱百官,关键时刻竟无一人能依靠。
似乎察觉到皇帝脸色不快,凉国公李愬迈步而出。
“回陛下,值此危机时刻,朝中需尽快安排将士前往支援,迟恐生变!”
“资州距离成都府已经不远,敌军随时可能再度进攻,若是敌军两位玄武恢复实力,则成都府将危矣。”
他躬身下拜,面容严肃。
“而要想对抗敌军,则我长安必须再派出一位玄武强者,才能稳住局势,以图后事。”
“不错,凉国公所言甚是!”
“臣附议……”
百官们纷纷出声附和。
“朕也是如此想,所以才召王将军前来。”
李纯轻轻点头,眼神不时扫视群臣。
“陛下英明……”
众臣高声恭维,随后退回队列中。
“不知秦都护,对此事有何看法。”
突然,李纯双目紧盯秦远,出声询问。
方才心中过于烦乱,此刻才想起来这位孤身打下葛逻禄,救安西军脱离回鹘控制的少年英雄。
“禀陛下,臣以为除了派遣人手支援外,当务之急还要尽快查清楚,那位神秘的玄武强者来自何方,意欲何为。”
秦远拱手出列,将心中所想道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李纯眼前一亮,点头应道:“秦都护所言甚是!”
“不知诸卿,对来人身份可有猜测?”
百官们交头接耳片刻,随后杜黄裳侧身迈步而出。
“禀陛下,臣等以为,此事当与吐蕃有所关系。”
此时的吐蕃王子达磨,已经返回鸿胪寺驿馆,所以倒也不用顾及什么。
“周边数国中,有实力,有动机出动玄武对抗我大唐者,目前来看,也仅有吐蕃。”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他们应当是有大谋划,否则不会动用玄武参与两国纷争。”
对于这个答桉,百官们心中都有数。
只有杨温面色犹疑。
“禀陛下,吐蕃今日才遣使入我大唐,应当不会在这个时机生事才是。”
“否则他们这么做,岂不是多此一举。”
“倒也是……”
众官眉头紧皱,再度开始议论。
秦远思索片刻,出列询问杨温。
“杨卿,吐蕃此次出使我大唐,所为何事?”
“自然是为两国议和而来。”
杨温不敢与秦远对视,低头回话。
生怕说错了什么,再被逼到墙角。
“议和,吐蕃可提出条款?”
“并无,达磨此来,就是奉吐蕃赞普之命,为此事定下基调。”
“我明白了。”
秦远轻轻点头,面上露出了然之色。
“秦都护明白了何事?不妨直言。”
杜黄裳双手抱拳,表情疑惑。
“我以为,成都府之事,就是吐蕃议和的筹码。”
“至于此事是真是假,等达磨递上国书,便能知晓答桉。”
秦远抱拳回礼,将心中猜测说出。
议和这种事,重点虽在和字,但更为关键的,是议字。
而议,若是想要获得对己国有利的结果,那就必须手握一定的关键力量。
否则空口白牙,谁也说服不了谁。
“秦大都护言之有理,此事确有可能!”
凉国公李愬面容严肃,重重点头。
“若是如此的话,吐蕃出手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高台之上的李纯,略微思索片刻,也认可秦远分析,出言赞赏。
“秦都护不愧是少年英雄,竟能如此快的理清原委,实属难得……”
“陛下过奖了,臣不过是与他们在西域打交道久了,有些经验而已。”
秦远谦虚回应。
杨温有心想要为吐蕃辩解几句,但如今局势下,却又不敢贸然出言,只能硬憋着回到队列中。
李纯又与百官商议片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