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建立需要很多人很多的努力,三个月?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成功的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在民众的心里,三年都不一定能够做到,更别提现在帝国内这些大品牌的特性——声望。
杜林曾经给那些裁缝一些建议,产业化能够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他们也的确这样做了,现在却留了一个坑给自己。
在帝国,所有知名或者有点知名的服饰品牌的背后,都有一位声名远播的匠人,他们或是为贵族服务,或是为皇室服务,或是为钱服务,无论他们为谁服务,首先他们很有名气。
像是为皇室服务了好几代人的裁缝,如今他所经营的品牌成衣就是轻度奢侈品,皇室血统这个广告词一用上立刻身价倍增。
消费者们相信这些品牌和品牌后面更深层次的价值,他们愿意在这些知名的品牌上花钱,来彰显自己的富有,安逸。
但是杜林不是那种老裁缝,德芙更不是那种老裁缝,想要用几个月时间打造出一个在帝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有竞争力的成衣品牌?
呵呵,也不是不行。
“只要你能够压缩自己的利润,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使用更好的材料,更加精细的做工,以及时尚的设计,把消费群体从社会中产阶级降低到低产和无产阶级,这绝对会受欢迎。”,跟随几位时尚达人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德芙对于这些东西也不算太陌生。
她无法用更加具体,更专业的词汇描述自己心中的想法,但是杜林明白了。
消费受众人群的重新定位以及薄利多销,反正他需要的只是为安比卢奥州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也并没有想着依靠这些成衣厂赚多少钱,只要能够保住本就已经很好了。
之前他总是觉得社会中消费的主力是中产阶级,事实也的确如此,所以想要创建一个中等档次迎合中产阶级的品牌。帝国社会的经济越来越好,社会红利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变得比过去富有了。
对于低产阶级和夹在两者之间的中低产阶级,他们势必会向中产阶级看起,借助中产阶级来推动这个品牌的销量,提高品牌价值,成为一种“大众名牌”。
这个想法其实从出发点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从那些情愿贷款或者变成一个有技术的女人也要购买一件轻奢的社会现象就不难看得出,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许多好的东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说虚荣。
这些虚荣出现的本质并非完全是为了互相攀比,更多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周围的人,我可以生活的很好,我配得上这些品牌,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正在快速的提高。
这也是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帝国经济严重受创时期,人们能够吃饱饭,每年有一两件新衣服穿就已经很满足了。他们会更加理智的分配手中金钱的实际用处,不会产生过度的消费,因为他们浪费不起。
现在,手中可以自由分配的财富变得越来越多,人们对实际需求的强烈欲望转变为提高自己社会层次的欲望,那么虚荣的攀比就应运而生。
我不是单纯的想要购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我只是想要证明我过得很好。
在这样的氛围作用下,中产阶级作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必然会带动一系列的市场变化,只是杜林把这些事情想得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