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过后,麦宝珈帮他哥洗手,他细致地洗掉泡沫,再用毛巾一个一个指缝的擦干。麦士钰被弄得有些痒,咯咯笑出声,说好了好了。
一切都是日常的模样,直到麦宝珈冷不丁说:“哥,我下周要出差,去美国。”
没有预谋,也没有想过说出的后果。反正他就那样说了,并没有在乎麦士钰会怎样反应。
麦士钰愣了一下,然后置若罔闻般,说:“你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宵夜。”
麦宝珈显然习惯了对方的答非所问,干脆顺着话题说下去,“好啊,我们还是点那家的粥吃吧。”
哄完麦士钰先睡,麦宝珈就干脆在电脑前加班做开会要用的ppt。他并不是007制度的拥护者,可有些时候,想要从平庸生活里得到喘息,他只能埋首逃避至工作。
回过神来,一个夜晚又被熬过去,天际泛出微白。他伸了个懒腰,揉揉发涩的眼角,走去露台抽烟。外面的景色已经改变,不再是当年那处老旧小区。他赚了些钱,再加上将原来的房产卖了一部分,整合之后换到现在的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段,全景落地窗坦然地收纳宽广江面。
他带麦士钰来看房那天,对方眼里闪着不加掩饰的光,一直在问真的吗真的吗,这里以后就只有我和你吗?
他点点头,心底掺和着别的思念。
那是一个下午,天边滚着火烧云,落日霞光掉在江面大桥上。正是那刻,让他想起了布鲁克林铁索桥,他和潭攀,曾依偎在一块儿,看过桥上的日出日落。他们在纽约有那么多神奇的转折,可一直被记在心中的,只有最平淡的细节,因为细节带着温度,让他无法忘却。
邮箱里躺着一个专门分类的文档。
是姜霄俞发过来的几张照片,也是他这三年来第一次能够清楚看见潭攀最近的样子。
背景有冰川,有乱糟糟的电器室,还有空旷无垠的岩石滩,潭攀大多数时候都是半张侧脸,鼻梁坚挺,下颌线条紧削,眼角有被冷风吹出的细纹。
但他依旧英俊,让人移不开目光。
他记得高中那会儿,易奕趴在他的肩上,看见潭攀迎面走来,就会激动不已,拽着他的胳膊摇晃,嘴里念念有词,天啊,他到底是怎么长得啊,怎么可以这么帅啊。可潭攀好像从来不以此当作值得骄傲的事情,相反,他太冷,就像冰原,只有看见麦士钰,眼底才会燎起星火。
他比他哥更早看见他,只是潭攀从来不会看他而已。
他最近常常将这些照片点开,翻来覆去的看,看得发怔,看得心酸。
后颈的疤不再隐隐作痛,那些疼痛被他捱下来,沉入心底化成怅然。
接受完电视台的采访,潭攀趁着间隙去室外抽烟。
这所画廊的老板在露天中庭设置了一个小小的绿植区,然后用白色鹅卵石铺盖出几条小径。他抽完一支烟,突地生出闲逛的欲望。他见过大自然绝伦的一面,对这人造园林也就是了了欣赏,吸引他的,是一股味道,好似从这片葱郁的绿色深处诱发扩散。
他只在一个人身上闻过这种味道。他其实都快忘记这个味道了。为了确定这稀薄的错觉,他朝里走。
因为是露天,所以植物的叶子上还沾着雨水,虽然现在雨停了,天依旧阴着,有随时再落的可能。
结果并不是他以为的那样,当那位身材高挑的女士回过头来,他只是毫无头绪地愣了几秒。对方见他眼神发直,挑眉笑笑,艳红的唇在绿色衬托下极具诱惑力。他敛回思绪,转身快步离开。如果他再多留心几秒,就会发现对方身上套着一件宽大的男士外套,那外套是他应该熟悉的样式。在他搬来纽约的第一天,麦宝珈撑着伞在他楼下徘徊,雨水沾湿了这件外套。
麦宝珈确实是出差,同时也在评估项目。他先飞的西海岸,然后才到纽约。开会考察结束后,公司的几个策展人都不约而同谈起了纽约最近值得一看的展览,有一人直接推荐了潭攀的毕设,说他前途无量,以后必定是颗炙手可热的新星。文艺圈就是很怪,对这种低调又没有什么花边新闻的艺术家,大伙儿窥探欲蠢蠢欲动,除了作品,都希望多看看他作品之外的人生。
择日不如撞日,他心底其实也有在算,特意掐准时间,所以才能赶上潭攀展览的第一天。
没想到,多年不见,他遥遥看见潭攀弯下腰,有些无奈地对待裤脚边的污渍。
他们再次站在了岔路口,这一次,潭攀依旧没有看见他。
他想起以前在校门口潭攀生气揍他那一拳,然后着急忙慌地跑去厕所洗袖口,一脸气鼓鼓,看起来像个正儿八经的洁癖。多年过去,那个男孩还是没变,对某些事物有自己的坚持和要求,很少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