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孙子读了俩月,两个打退堂鼓,说什么都不乐意去了,大房的儿子咬牙坚持留下来了。
“黎家嫌弃我姐姐,我非得争口气读出来。”大房儿子这么说。
游家与黎家关系便生疏冷淡下来,对方来买香油就客气说两句。再后来就是黎家老太太院子骂人。
这么多年黎家老三两口子吃的米都是黎二送的。
也不是送,人还花了八文钱。
游二媳妇说起这八文钱都是笑,“这八文钱能买个啥?两老口还好意思厚着脸皮说出来,黎正仁的媳妇儿也敢拿八文钱买这么多年的米。”
“可不是嘛。”买香油的搭话。
现如今,游家二房三儿子也送私塾念书,每家出一个念书的,两房心里都平衡没啥不乐意的。
可这样的大手笔——送三个孙子去读,一读两月,虽然其中两位自己劝退不读了,要是不劝退可不是都供着了?
隔壁香油家送孙子读书的事,黎三家也知道,当时听了还笑话,黎老太说:“狗肉上不了席面,就游家一个卖香油的孙子能有啥好?不像咱家耀祖,瞧着机灵,和他爹一个模样,都是读书人的路子。”
“娘是稀罕耀祖,我看游家也没那么差,这不是还留了一个么。”冯萍萍是故意这么说的,心里自然不觉得游家孙子能和她儿子比。
黎老太撇嘴,“这一个,游大的儿子我知道,瞧着粗粗笨笨的一副干活卖苦力的,不是读书样,你看吧没出几个月就不成了。”又疼爱不完的夸自己孙子,“还是咱家耀祖好,以后啊一定有大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