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安东卫借立民地建墩,闲时由夹仓镇巡检代雇民丁看守,每年卫中关送工食银,遇战事则由正军驻守,名义上还是隶属安东卫。
可焦家不但据有焦家墩,还掌了夹仓镇巡检,克扣工食银不说,每年八墩民丁屯田所得均被贪没大半,与县衙官吏分润,又依仗县衙与盐课司屡次排挤百户,让北六所处于瘫痪,从而巡检司与两衙共享私盐之利,安东卫对北六所八墩已失控。
“我自己的主意,因家住涛洛镇,离夹仓镇比较近,与那边关系也不错,所以找个近点的百户所纳个百户。”
“既是如此,那好办!这小旗进纳百户,如果去登州,那可要一百两银子,咱们卫中都是自己兄弟,三十两银子意思下就能办妥,不过也要看是什么人……”
孙昭伟说罢,眼巴巴地望着,刘俭心知这家伙是要好处,伸手去掏怀中钱袋,却不急着拿出来,口里问:“那你说找谁办为好?”
“这有个说道……胡指挥家世袭安东卫已十几代人了,你去找他无需一百两,也要八十两,同知有两个,周同知是外地调来的,不太好说话,蔡同知是蔡家墩人,我带你找去他,三十两银子就能办下来。”
看来还真是找对人了,刘俭大喜道:“若事情如你所说,便赏你二两银子。”
“才二两啊!我可是为你省了五十两呢,刘兄弟你好歹赏个十两吧?”
“三两!不能再多,我带的银子不够。”
“得了!遇上刘大爷你这种一毛不拔的主儿,我也是自认倒霉咧!”
三两银子相当三千块啊,你娘的还觉得少?刘俭心里破口大骂,让孙昭伟带着去到城内军衙前,因蔡同知没来,孙昭伟自去找人,好一会儿才跟着一名三四十岁的中年胖子前来。
那胖子大腹便便,一身湖蓝色绵绸外袍,头戴四方平定巾,在前迈着八字步,乍看还以为是个儒生士人,他打量刘俭几眼,摇了摇头,看向孙昭伟。
“你说的便是此人,还年轻得很呐,想做夹仓镇百户,此人可是与夏提举有什么姻亲关系?”
“好教蔡同知知晓,若非我那远房表兄引荐,说他与夏提举关系亲厚,不然我可不想害了他。”
这位蔡同知又看了看刘俭,微微颌首道:“那你跟我进去吧!叫什么名字啊?”
“姓刘,省吃俭用的俭!”
“呵!小旗是吧,在卫中纳级百户,你需知这要由经历司呈报登州,再转呈京城兵部,没半年办不下来,所以要收个一来一回的公文呈递脚力钱,先办个试百户的入籍备案,官身印信待京城发下来,派人送到百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