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挑就我挑!”二花娘见她们不但不支持,还在旁边泼冷水,心里这个来气。
“二花娘,就算你愿意挑水,你也不想想,老许老师的果园这么大,这一忙活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咱自家的事不干了?他是管粮还是发钱啊?”又有人说道。
“对啊,刘家婶子说的是,这跟长工似的,哪有不给钱的。”又有位大婶说道。
“你们……!”二花娘气得都快掉眼泪了,要说耍嘴皮子,她还真不是那几个对手,明明心里有一大堆道理,就是说不出来。
“你们可不能这么说!”这时,终于有个贺兰村的婶子帮着二花娘说话了:“咱老许老师教咱们识字,也没说收钱,你们的眼里咋就认得钱呢!”
“就是!再说老许老师也说了,以后种出了甜桔赚了钱,也是跟大伙分。你们现在又不忙,帮帮老许老师怎么了?”二花娘有些着急的说道。
这时有个婶子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嘿嘿一笑后说道:“大妹子也别这么说,我们要是不忙的话,帮帮忙也没啥,可你也说了,正是秋季下雨水之前,那也是咱们秋收的时候,你说咋帮?”
“我说二花她娘,你也别犯傻,自家又不是没事做,你要是看上人家,象征性地帮帮,别回头费了半天的劲,自己的事耽误了,他那边也啥都没有。”又有人说道。
二花娘算是看出来了,她们一个个根本就不相信老许老师,别看平时对老许老师挺好,家里有好吃的,也愿意拿出来,可就是在种植果树这件事上,人人都躲得远远的。
她极力游说,可张家村响应的几乎没有,她生气,可也无可奈何,看着许大远心气儿这么高,对种植果树抱有这么高的期待,她真不敢跟他说实情,怕打击他的心情。
自从白永亮答应了徐大远这件事之后,许大远除了继续教那些大婶们识字外,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后山那片土地上。
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并干旱,但许大远看中后山的那块地却不一样。那位置处于半山坡,由于背阴,气温相对低一些,偶有阳光会照到。但也正因为如此,这块地相对更湿润,泥土里的水分更大。
许大远对这些块超级满意,也许别的会觉得温度低的地方不好种植,可据他所知,他要种的那种甜桔,就应该在这样的环境里。
夏季的炎热似乎到这里便停住了,许大远在二花娘和几位农民的帮助下,将整块地翻了新,并施了肥。
这些肥料也没少搭钱,看得那些农民真是一个个心疼坏了,都觉得这钱一定是打了水漂,白瞎了。
在送走了夏末最后的酷暑后,终于迎来了人人盼望的秋天。
学生们盼着开学,村民们盼着收庄稼,虽然没多少粮食和作物,但毕竟是一年辛苦下来的成果,收成多少都会让日子好过些。
最着急也最兴奋的要就数许大远了,前段日子白永亮跟他说过,果苗都已经买好了,不过他也不忍心让老爷子自己出钱,毕竟都是养老费,便也拿出了些存款。